婆婆是个说话快、走路快,做事麻利的“急脾气”,公公属于讲话慢、吃饭慢、遇事则慢条斯理的“慢性子”。虽说夫妻过日子难免磕磕碰碰,他俩却属于“三天小吵,五天大吵”的典型范例。
刚结婚的时候,我实在看不惯他们动辄因小事争吵,相互指责,偶尔还会来一场“冷战”的相处模式。在我的认知里,夫妻应该是和睦相处,整天吵架的婚姻很容易伤感情。老公却很有把握地说:“放心吧!夫妻没有隔夜仇!他俩几十年都这么过来的,慢慢地你就适应了!”我心里颇不以为然,认为他言过其词,目的是为了掩饰公婆吵架的难堪。
不料,我很快发现公婆吵归吵,吵完却都像没事人一样:婆婆做饭洗衣,公公就劈柴担水;公公修理农具,婆婆就递送工具 ;公公抽旱烟袋,婆婆就取烟丝;婆婆爱看戏,公公每天准时打开戏曲频道……虽然他们整天你嫌我快我还嫌你慢的“互不待见”,但是生活中配合默契。在日常争吵中,家里和地里的活计有条不紊地进行,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今年,我因为工作要经常出差,请婆婆暂时到市里帮忙接送孩子。听说公公在家变得坐卧不安,整天嘟囔老太婆不识字,会不会不小心走丢。婆婆则惦记公公吃不惯大嫂做的饭,抽旱烟太厉害会伤身。老两口通电话,破天荒地没有吵架,而是相互嘘寒问暖,却都不好意思张口让对方陪着自己。考虑到老两口谁也离不开谁,我将公公也接到了市里。没想到住了两周,他就不想待了,惦记着要回老家收麦子,婆婆也背着我们偷偷地打了包袱卷。
看着婆婆的包袱卷,老公哭笑不得地说:“妈,你放心跟我爸回老家吧!您孙子由我们自己想办法接送!”婆婆喜出望外地说:“儿子,不是当妈的不帮你们,只是我俩吵了一辈子,忽然没人吵架心里发慌!” 其实我和老公也认识到,公婆的相处是一种根植于婚姻的相濡以沫!自己再怎么辛苦也要克服目前的困难,不能让老两口变相“分居”! 这也是我们为人子女应尽的“孝道”!
如今,度过金婚的公婆住在老家,每天依然相互拌嘴,婆婆的“急脾气”一点也没改,公公的“慢性子”也依旧。吵架的情景剧也频繁上演,偶尔他们还在电话里相互“投诉”,我们也习以为常地只做听众。
“急脾气”婆婆碰上“慢性子”公公,还真是一对儿“幸福”地吵闹了一辈子的夫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