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6月21日 星期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在树上的国旗

王宗仁

我的汽车在唐古拉山北侧的一个洼凹里抛锚后,我差不多鼓捣了近三个小时,也没有排除故障。这时天近暮晚,四周山峰上终年不化的积雪涂上了一层绚丽的晚霞,天地间罩着一天中最后的灿烂。我这才很不情愿地从汽车底盘下钻出来,搓掉了两手的油腻,我知道脸上也会留下泥渍,管它呢,顾不得了。我看到山根下的某一个角落,耸立着两尊雕塑般未归去的野牦牛,沉隐,厚重,如同丰沛在藏区的油画。

我对还趴在引擎上苦苦修车的助手昝义成说,别折腾了,省些力气对付今晚,当山大王吧!

当山大王,是指我们汽车兵在车子抛锚后在荒原野岭守山看车,忍饥挨饿受冻,很苦涩的差事。听我这么说,小昝笑着回敬我:“今晚还真轮不到我们当山大王,你没看我们到了什么地方?”

我顺着小昝手臂指向望去,不足百米处的路边,类似小方桌一样的石头堆上,端端地立放着一个铁皮暖水瓶。啊,格桑旺姆阿妈的拥军爱民茶水站!汽车抛锚后,我只顾着急头巴脑地修车,好早些赶路,竟然没有留意是到了什么地方!格桑旺姆阿妈,那是个一提她高原军人就会把滚烫的心放到故乡手上的名字!这时,我再抬头望了望稍远处的山坡下,一棵不算很高的白杨树举着一面红旗,卷着高原的风一声高过一声地飘响着。对于来往唐古拉山的人,特别是军车的司机们而言,那面红旗是插在他们心里的锁眼中呀!就在红旗的后面,阳光充足的山洼里,有一顶黑色的牦牛绳编织的帐篷,那是阿妈的家。阿妈的帐篷不仅能歇身,更是心灵可以安歇之处。我们在高原跑车,千里万里,阿妈无处不在,好似从未离开。此刻,我忍饥耐渴几个小时只顾修车,口干舌燥,接过小昝递来的一杯酥油茶,一仰脖子,满口生津,每个毛细孔都流淌起爽心的甘露。我知道,总有不少路人不忍心在阿妈的帐篷里落脚投宿,端起酥油茶只需抿一品,便浑身飞劲。真的,那个小小的铁皮暖瓶强壮了多少高原军人山峦般的筋骨,滋润了他们儿女情长的胸怀。白杨树上的五星红旗,还有那顶锈着岁月厚茧的小小帐篷,那才是与时间共存的、真实的家,它曾经也必将在未来漫长的日子里,深刻地影响一代又一代高原人的精神世界。

往事引我回望,那是故事的起点……

从山中延伸而至公路边的那条并无野草掩盖、只有砂石蹭脚的崎岖小路上,一老一少两位藏家妇女背着一大一小酥油桶,心急腿慢地匆匆而来。格桑旺姆和她的女儿卓玛每天都会数次往返这条路。公路边终年厚积着冻雪冰渣的地上袒露出那一块光溜溜的地面,就是这母女俩停放酥油桶及她们容身的露天茶水站。当然,有时候比如风雪天或盛夏的烈日曝晒时,她们的头顶也会撑起一把伞,那是汽车兵心疼母女俩留下来的一块无风无雨的天地。过后,她们总会千寻万找地把伞捎给主人。有什么办法呢,领了情绝不欠债。她们祖辈都是从风风雨雨中走出走进的硬硬朗朗实诚人!

公路在茶水站旁突然变得平缓,前面不远处便是下山的陡坡了。司机们照例会在这里停车检查一下车辆,尤其要看看刹车灵不灵,才肯放心下山。这也是母女俩将茶水站设在此处的因由。一杯酥油茶甚或一杯白开水,都会尝尽人间的温馨,大大缩短你和我之间的距离。

曾经那些年,少数不安分守己的叛乱分子无端地闹事,接着边境又起战事,狼烟飘散到牧村上空。青藏公路在一夜之间变得繁忙起来,从早到晚马达声响彻不断。玩火者的肆无忌惮照例会制造一些别离、伤害和疼痛。子弟兵的勇敢给祖国和亲人创造着安宁、幸福生活。格桑旺姆和女儿每送别一个又一个挥着手向她们告别的亲人,心里就像植入子弟兵军帽上那颗红五星那样鲜亮和满足。有的战士得了高原反应,她们还会把他们领进自己的帐篷,熬中药、做藏医按摩,药到手到病除。进家时的紧张和忧虑变为分别时的喜悦、祝愿。海枯石也不烂。茫茫人海中,藏家母女和这些生龙活虎的兵们仿佛注定邂逅,依依惜别,将所有的祝福呼唤都深藏在时光的深处。格桑旺姆记得清楚,那天是藏历年的清晨,阳光少有的饱和,她家的院子、水缸以及帐篷前的草场,格外清静、纯净,汽车连的那位沈连长带着两个兵,把一面国旗送到她和女儿手中。连长对她们说:“高原上有战士的家,家中有亲人。战士和牧民都是国家的好儿女。”随后两个战士在帐篷前挖坑,将她们带来的一根木杆栽下,足有10米高,那面国旗就神采飞扬地飘在了木杆顶端。

太阳站在国旗上,天空闪射出光明,射在藏家母女的脸上,射在她们每天跋涉的那条山路上。不是一家一户,零散在周围许多的牧民都赤裸着心灵承接阳光。母女俩瞬间感觉到生活了多少年的这个帐篷成了世界屋脊上的中心,脚下的草原和紧挨着帐篷的那片湖水,成了她们新的出发地。

奇迹发生在第二年夏天。那根旗杆原本是战士们从昆仑山中的纳赤台兵站,挖来的一棵正在蓬勃成长的白杨树,他们的初心当然渴望这棵移栽的树能够成活。但是掏句心窝里话,这只是可望不可及的事!不是有句话“树挪死,人挪活!”何况是把一棵好不容易在海拔3000米地方成活起来的树,移到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上,想成活?太难太难了!然而,天意随人愿,白杨树旗杆在格桑旺姆摇着转经筒默念着“六字真言”的诵经声中,在卓玛勤快的浇水施肥中,抽出了一瓣、两瓣、三瓣……嫩芽,抽出了春天!好个有生命的白杨树旗杆!霎时整个唐古拉山都变得鲜亮鲜活起来!

国旗长在树上,树根深深扎入大地。杨树之根亦是国旗的根,人心之根。这不是一种艺术表达,而是军人对边疆藏族同胞的满腔热爱,是祖国对藏地神圣疆土的深情信赖!它传达出一种无以伦比的美妙!

清晨,格桑旺姆母女俩升起国旗,傍晚她们并不降下国旗,而是在旗杆顶端挂一盏马灯,灯光映红旗!随风飘扬的红旗,猎猎展成号角,猎猎展成呼喊,拂动公路上奔忙的各路目光,把他们招引过来。人们肯定不是为了一杯酥油茶,而是要把藏家母女用激情和生命点燃的信仰,把西藏故事诉说给现在、诉说给未来、诉说给记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格尔木日报社出版
 
中共格尔木市委机关报
 
主办: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  |  备案号:青ICP备20000349号
 
   第1版:
   第2版:
   第3版:
   第4版:
   第5版:
   第6版:
   第7版:
   第8版:
   第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古诗词中话夏至
长在树上的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