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管晓静 谭丽
在青藏高原的褶皱里,一条银色邮路蜿蜒于雪山与戈壁之间。葛军驾驶着绿色邮车,以每天四百多公里的距离丈量着这片离天空最近的土地。作为家族第四代邮递员,他血管里流淌的不仅是高原人的坚韧,更传承着百年邮政人的使命。
葛军是中国邮政格尔木分公司的一名邮递员,他出身邮政世家,曾祖父是清末民初的上海邮差,爷爷在新中国成立后来到青海支援大西北,在青海邮政工作,父亲也是邮递员,所以他从小就从父辈们那里明白作为一个邮政人的使命担当。他退伍后,便选择成为一名邮递员,沿着父辈们的足迹,继续前行。他说:“小时候我爸爸说,一个邮件的背后代表的是亲情、是思念,我还不是很懂,现在我从事了这份职业,也真正领悟了这句话的含义。邮递员送件的背后传递的是许许多多的美好,是爱的表达。这份工作是平凡的,但是却非常有意义。”
2010年,当“格唐邮路”投递员的岗位空缺时,他主动请缨。这条邮路往返一趟近千公里,要翻越10余座大山,沿途大部分是荒无人烟的无人区,平均海拔4500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充满未知与恐惧的征途。高寒缺氧的环境、复杂多变的路况,以及长时间的孤独驾驶,都让这条邮路成为投递员们望而却步的“禁区”。然而,葛军却没有丝毫退缩,他深知这条邮路对于沿线群众的重要性,那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我年轻,能吃苦,让我去!”葛军的话语掷地有声,从此,他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天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葛军在“格唐邮路”上默默坚守,这条路一走就是十年,行程累计超过50万公里。投递员的工作是单调枯燥的,每天要揽收邮件,再根据地址分类进行投递。而对于葛军来说,他懂得这份工作的价值——为这里守望的牧民传递信息、传递情感。如今,他的邮车又开到了花土沟,还是往返近千公里的路程。他仍旧一如既往地坚持着一名邮递员的职责,把每一个邮件尽快送到收件人手中。他说:“为了能让每一件邮件都能快速送达,我们不能有丝毫耽搁,邮件进口以后,我们尽快离开格尔木,快速拉到花土沟。花土沟当天出口的邮件,我们也快速返回。基本上花土沟走一趟得两天的时间,需要两个人连续开车将近20个小时。工作是辛苦了些,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代表了中国邮政的速度。现在快递业发展得很快,但是在许多偏远地区,还是需要我们的邮车送件,我要履行好我的职责,为用户准时送达邮件。”
多年来,葛军在“格唐邮路”“格茫邮路”上的坚守与奉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他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23 年度最美退役军人”“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等众多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是对他辛勤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他无私奉献精神的褒奖。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凝聚着他的汗水与努力,见证着他在高原邮路上的不平凡历程。面对这些荣誉,他谦虚地说:“服务行业有好多工作、好多工种,比我们这种工作辛苦的还有很多。这些荣誉的获得,不仅仅代表我个人,也代表我们整个邮政行业。这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种责任,我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为格尔木的经济建设、为邮政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