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管晓静 张丹丹)近日,市文化馆举办蒙古族长调传习交流活动。全市各乡镇蒙古族长调爱好者齐聚一堂,学习交流非遗技艺,提升蒙古族长调演唱水平。
活动现场,学员们跟随老师的节拍,用心用情演绎着优美的长调。一首首经典长调歌曲回荡在耳畔,悠扬美妙的曲调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
蒙古族长调被誉为“草原音乐活化石”,是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字少腔长,意境开阔,旋律悠长舒缓,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是蒙古族人民在许多庆祝场合的必备表演项目,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市文化馆非遗专干达西草木说:“为了让蒙古族长调得到更好传承,市文化馆特意组织全市蒙古族长调爱好者开展传习交流活动,旨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把蒙古族长调这个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蒙古族长调传承人毛伟说:“此次活动为期三天。学员们很多是从牧区来的,大家放下家里的活抽时间过来学习,热情很高。我将尽己所能,把自己所学的传授给大家,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长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