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 陆
近期,“仅退款”引发消费者讨论。这种不用退货、直接申请退款的规则,初衷是好的,消费者在遭遇货不对板等情况时,可以更好地挽回损失,也得到消费者普遍称赞。但由于适用情形和规则不完善,出现了少数人恶意申请“仅退款”,直接“薅羊毛”。商家维权成本高,不少选择息事宁人,由此也产生了一些买卖合同纠纷,扰乱了市场秩序。
要全力以赴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也要旗帜鲜明保障商家合法权益。比如,借助大数据模型,识别异常的“仅退款”行为;收集买卖双方反馈,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申诉通道……严格限定“仅退款”适用范围,畅通商家维权渠道,有助于找到合理解决买卖纠纷的更优途径。
各方对“仅退款”的关注,反映出对良好消费环境的共同期待。商家提供质优价美的商品、诚信经营,消费者合理运用各项规则、诚信消费,平台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保障,才能共同营造有活力、有秩序、更和谐的消费生态,合力促进行业长远健康发展。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