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11月7日 星期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教育强国的柴达木“答卷”
义务教育:在“双减”中做“加法”

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机器人。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地处高原的柴达木,交出了探索教育强国的柴达木“答卷”。细数这份成绩单,一个个关键词彰显着州委、州政府办高质量教育的信心和决心;浸透着社会各界凝聚力量、携手托起“梦想之翼”的关心与支持;铭刻着全州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践行和弘扬教育家精神,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以自己的艰辛努力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攀升,造就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文/图 柴达木日报记者 孙丹丹

“明天继续约!”

“必须的,一起啊!”……

每到周末,德令哈市一中八年级学生苗煜坤都会背起球拍,到州民族文化活动中心和同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羽毛球比赛。

与此同时,州民族文化活动中心的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篮球馆……到处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不少同苗煜坤年龄相仿的孩子在这里尽情挥洒着汗水。

“面对严峻的中考形势,初中阶段不是应该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吗?”苗煜坤家长心中不免产生这样的疑虑,然而看着朝气蓬勃的儿子,他想通了,“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苗煜坤爸爸的转变泛起的这一波涟漪,三年来,也同时在海西无数家长心中涌动——

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再沉浸“题海”、埋头于各种教辅,而是开启了更多彩的学习生活,体验更多元的教育实践。如此动人的场景,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带来的教育发展理念的回归、教育生态的重塑和教育治理的创新,体现了海西教育脱离一“智”独秀,注重“五育并举”,让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取得的卓越成效。

一场义务教育的深刻变革。

2021年,“双减”的大幕在全国拉开。海西将“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纳入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点任务,制发《中共海西州委办公室 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若干措施>任务分工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促进“双减”工作成为教育“关键词”,献上了一曲“四手联弹”——

“一手”扩资源,稳固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基本盘”。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一手”提质量,激活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动力”。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确保教师能够“教足教好”、学生能够“学足学好”;“一手”重实践,构建全面育人体系“大格局”。加强学科实践、跨学科实践和综合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创新性思维;“一手”强监管,塑造校内外同步治理的良好生态。健全校外培训治理长效常态机制,严厉查处学科类“隐形变异”,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为。

“减轻作业负担,不是不布置作业,而是坚决杜绝机械重复和惩罚性的作业。”格尔木市金峰路小学五年级数学老师郭维连续多年在州、市举办的作业设计大赛和教学质量监测中获得奖项。她表示,“双减”以来,通过统筹作业管理、严控作业总量、优化作业设计、加强作业辅导、家校联动减负、实施课后服务等,如今学生作业负担明显减轻了。

课业压力小了,却不能降低学习动力,“双减”的目的是“双升”,仅仅少写、精写作业,还远远不够。既要减负又要增效,那就只有让学生在校内“吃饱”,才不必去校外“加餐”。德令哈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德令哈市一中校长周霖超对此充满信心,“目前德令哈市的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多媒体教学工具在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组织多样教学活动、开展教学专项培训、实施跟岗实践研修等,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师资队伍不断优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

“双减”政策下的学生,对课后服务也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更大的需求。德令哈市一中操场上,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社团的孩子们正在欢快地训练;教学楼里,有的在用电脑编程、有的在练习书法或绘画、有的在切磋各种棋艺……

“双减”工作协调机制的建立,更好地促进了校内减负提质增效,校外统筹规范治理。全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现“5+2”全覆盖,课后服务“一县一案”“一校一案”工作有效推进,形成了根据学生个人意愿和兴趣特长,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菜单式”服务模式,设置体育、艺术、科技、实践等26项课后服务类型。在全力打造海西州课后服务样板市、样板校建设中,推出格尔木市为课后服务样板市、德令哈市实验小学等14所学校为课后服务样板学校。

同步进行的,是对校外培训机构全面规范治理。2021年校外培训治理以来,关停无证无照校外培训机构23所,压减注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4家,压减率达100%。三年来全州共开展专项行动29个,出动680人次,查处整改问题155个。面对行业颠覆的惊心动魄、市场的惊涛骇浪,海西校外培训行为更加规范,全州审批通过51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无学科类培训机构。

巨大变革下,家长们感受最为直接。

德令哈市长江路小学六年级学生耿睿家长向记者讲述了孩子的教育历程——因为听说身边很多亲戚朋友把孩子送到内地或西宁上学,她也开始焦虑起来,随后耿睿被妈妈送到新疆奎屯短暂借读,二年级因故返回后,两地一对比才发现还是德令哈的教育环境比较好,最重要的是孩子喜欢,因此学习不让家长操心,课后还有更多时间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或走向户外进行体育锻炼,学校也给了孩子更广阔的成长天地。今年暑假,耿睿免费到杭州参加了“浙青冀青少年融情夏令营”,在活动中增长了见识、开拓了眼界、明确了理想,学习也更加努力了。

如今对于孩子的教育,耿睿家长表现出了理性和乐观,“看着孩子一天比一天懂事,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也更加相信海西的教育一定会越来越好,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在“双减”中做“加法”,“减”去了无休止的作业和不必要的压力,增强了愉悦的心情、健康的体魄。“双减”在海西扎根,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海西“双减”案例被评为全国优秀案例,德令哈市被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改革试验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格尔木日报社出版
 
中共格尔木市委机关报
 
主办: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  |  备案号:青ICP备20000349号
 
   第1版:
   第2版:
   第3版:
   第4版:
   第5版:
   第6版:
   第7版:
   第8版:
   第9版:
   第10版:
   第12版:
探索教育强国的柴达木“答卷”
海西着力推动医疗卫生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