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日报记者 吴婷婷
“花卉园艺工培训班在我们村举办,真的是太好了,既方便、又让我们学到了技术,还给我们推荐了工作。我现在就在家门口的枸杞地里打工,既能照顾家,又能增加收入。”参加德令哈市花卉园艺工培训班的李红秀高兴地表示。
这是德令哈市拓宽就业增收渠道的缩影。今年以来,德令哈市人社局就业服务部门按照“提技能、稳就业、促增收”的工作思路,立足市场需要、群众需求,瞄准脱贫群众,采取“精准摸排、精准定制、精准服务”的工作措施,持续加强脱贫劳动力及监测帮扶对象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培训针对性,增强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切实拓宽帮扶对象的“增收路”。
“金牌店小二”小分队挨家挨户走访入户,“面对面”“一对一”精准摸排掌握脱贫劳动力及监测帮扶对象技能水平、求职意向、创业意愿、培训需求,建立培训意愿摸底工作台账,制定培训计划,画好培训“路线图”。同时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宣传方式,积极做好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的“引路人”;印制培训政策宣传手册,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政策传递给群众,提高群众对职业技能的认知和理解,激发群众参与培训的意愿。做好做足培训前期准备、后勤保障等基础工作。
围绕枸杞、旅游服务、工业企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德令哈市脱贫劳动力特点、就业情况,以群众点单,部门接单的形式,不断丰富培训课程,优化培训方式,精细培训服务。坚持以适用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为导向,采取“现场讲授+实操演练+案例分析模式”,开展订单式、靶向式、嵌入式技能培训,让参训学员掌握枸杞修剪、电焊、家政服务等技术要领,激发学习热度,激活就业内生动力。
实行台账登记制度,对完成培训的脱贫劳动力按照“提供1次职业指导,匹配3个合适岗位信息,推荐1次适合就业岗位,开展3个月的跟踪服务”的要求,积极为其提供“一对一、一对多”的技术指导、创业指导,认真落实跟踪服务加强培训后就业帮扶,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通过落实各项就业创业补贴,鼓励其自主就业增收。
德令哈市就业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把技能培训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聚焦农牧区劳动力、脱贫人口等群众需求,构建“培训+评价+招聘+就业”闭环服务,积极帮助学员考取资格证书,并推荐就业岗位,结合培训专业及企业缺工需求,举办定制化的专场招聘,实现培训与就业无缝衔接,提高培训就业率,让脱贫群众端稳致富“金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