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记者 王秀琴 通讯员 赵辉
“LKJ设备运行监测管理系统上显示HXN3-336机车已到达机务整备库,准备好检修工具和拍摄手电对机车进行检测。”6月10日,格尔木电务段车载设备车间检测工区职工郑玉鹏对徒弟殷文福说道。
机车车载设备是指挥和记录机车运行的“大脑”,对机车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检测工区职工承担着机车“大脑”的检测维护任务,他们常常24小时在机务整备库忙碌,不分昼夜,与机车为伴,顾不上身上的油污和汗水,而且每台车的检测时间被严格规定在20分钟内,且必须检修一台、合格一台。
22时25分,郑玉鹏带领他的徒弟登上机车,半蹲在狭小的过道间,仔细查看监控主机、信号主机、CIR主机设备的指示和运行状态,并认真确认着车载设备各部位螺栓、开口销、插接件、指示灯显示等项点。
“外挂设备的检查一定要仔细,机车信号感应线圈高度要达到155毫米,才能保证列车行驶安全。”郑玉鹏一边用钢卷尺测量,一边对徒弟叮嘱道。
车载设备大多是精密仪器,任何疏忽造成的漏检漏修,都可能给机车运行埋下安全隐患。为培养职工标准化作业的良好习惯,格尔木电务段针对检测人员制定“两书一卡”,并在班前会认真学习“两书一卡”中的有关内容,牢记作业标准,并在检修工作中严格执行。
经过一系列的静态检查,22时32分,开始对车载设备进行检测试验。
“和谐内3型336号机车450MHz同频通话试验,检测人郑玉鹏。”郑玉鹏正在对机车CIR设备进行试验,7秒后扬声器里传来录音播放,送受话音清晰、音量调节正常。
与此同时,青工殷文福熟练地对机车列尾设备进行试验。试验完成后,在昏暗狭小的空间里下载列尾日志。
“由于机车内部空间有限,很多部件的位置都比较‘刁钻’,一套检修流程下来,腿麻、腰直不起来是常有的事。”郑玉鹏说道。
“通过分析,XHN3-336LKJ紧急制动、常用制动、鸣笛等试验均正常。”扬声器里传来质量分析人张峰的声音。
22时56分,XHN3-336机车在师徒俩的密切配合下检测完毕,各项试验均达标,机务司机从师徒俩手里“接过”机车,缓缓驶出整备库奔驰在雪域天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