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9月13日 星期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甜蜜事业”结硕果 产业升级富农家

组图:岳梅芳家的温室大棚内,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记者 谭丽 摄

记者 谭丽 张丹丹 通讯员 冶占龙

金秋时节,格尔木市迎来水果丰收季,各类新鲜果品纷纷上市,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果盘子”,也映红了农户的笑脸。

在园艺场种植户岳梅芳的大棚里,一颗颗饱满的水蜜桃挂满枝头,鲜甜诱人,成为这个秋天最动人的风景。

走进岳梅芳的大棚,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饱满诱人的水蜜桃压弯了枝头,让人垂涎欲滴。“桃树从栽下到现在有5年了,在咱们这儿长得还不错。你们看这果实,多诱人!”岳梅芳笑着说。

“我们种植果树算是‘摸着石头过河’。”岳梅芳告诉记者,二十三年前,她和老伴怀揣希望来到格尔木,在园艺场租下一亩地,搭起大棚,开启了种植之路。从茄子、黄瓜、大白菜到辣椒,他们一边摸索种植技术,一边更新蔬菜品种,并慢慢扩大种植规模。如今年纪渐长,虽体力不及以往,但两人毅然决定转型种植果树,寻找农业经营的新路径。

“我们2000年过来时租的地,自己建棚、安家,开始种菜。那时候啥也不懂,全靠自己慢慢摸索。后来菜会种了,人也老了,种不动大田菜了,就想着种果树,一方面是真喜欢,另一方面也想多份收入。”岳梅芳回忆道。

五年前,老两口开始转型种植果树。岳梅芳特意从老家兰州引进“水密12号”“水密9号”桃苗,这是用当地有名的兰州粉桃嫁接的品种,不仅果实大,口感还格外清甜。从栽下第一棵树苗起,他们咨询专家、看教学视频、反复调整水肥,把不少心血投在了园子里。“兰州粉桃本来就有名,用它嫁接的桃苗,结出的果实大、口感好。我们都是等桃子熟了再摘,保证让本地市民吃上最新鲜的桃子。我现在有两亩大棚,仅一亩果树棚的收入就比种菜收入多,好的时候能多挣几万块。”看着满枝硕果,岳梅芳满脸欢喜。

尝到了种植水蜜桃的“甜头”,岳梅芳两口子对果树种植更有干劲了。如今他们的大棚里,水蜜桃、葡萄、梨、红枣等也即将迎来丰收。“目前主要靠顾客上门采摘,这样能保证水果自然成熟。除了桃子,其他品种我们也在试种,不断扩大品种试种范围。”岳梅芳说。

岳梅芳的果园,正是格尔木秋季水果丰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当地产业结构调整,越来越多农户从外地引进优质水果品种。每到秋季,不仅本地市民来园采摘,还有不少游客也慕名而来。水果行情持续向好,产业转型让农户的腰包越来越鼓。

“园艺公司以前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后,农户们引进了不少水果品种,近两年很多品种已经见了成效,有桃子、杏子、西梅、葡萄、香梨等,算下来引进的水果品种近10种了。”农垦集团垦盛园艺蔬菜种植有限公司副经理付鹏飞介绍,以前的老温室只能夏季种蔬菜,秋冬无法种植,现在高标准温室越来越多,农户一年四季都能种上各类蔬菜水果,既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也增加了农户收入。

“随着果树种植品种的不断增加,农户对种植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计划多开展一些果树修剪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帮助农户把技术学好、把果树种好。”付鹏飞说。

如今在格尔木,像岳梅芳一样通过产业调整实现增收的农户正越来越多。政策推动、技术助力、市场向好,“甜蜜产业”正在这片土地上焕发新的生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格尔木日报社出版
 
中共格尔木市委机关报
 
主办: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  |  备案号:青ICP备20000349号
 
   第1版:
   第2版:
   第3版:
   第4版:
   第5版:
   第6版:
   第7版:
   第8版:
   第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甜蜜事业”结硕果 产业升级富农家
汇聚多方爱心 共同筑梦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