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日报通讯员 李琸玮
七月下旬的柴达木盆地,烈日灼烤着无垠的戈壁,在这片瀚海深处——茫崖综合救援站,收到了一面鲜红的锦旗。
茫崖综合救援站位于国道315线1152公里处,被队员们称为戈壁“草原五班”。这里海拔高、风沙大、时常断水断电、手机信号时有时无。然而,就是在这片连飞鸟都罕至的地方,消防指战员肩负315国道沿线应急救援的重任,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融入日常,打造了一个24小时开放的“温情驿站”。
近期,因315国道大面积修路导致沿途商铺悉数关闭,救援站的“24小时消防便民服务站”升级为过往行人唯一的“生命绿洲”——应急药品、血压计、饮用水、充电设备、打气筒等一应俱全,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在茫茫戈壁深处显得格外珍贵。
高原上的“定心丸”
7月18日上午,来自陕西的骑友张先生顶着烈日来到队站,面色疲惫。他急需补给热水,忧心忡忡地问道:“同志,我血压一直高,后面海拔更高了,真担心身体出问题。”话音未落,队员已拿出血压计:“您放心,先歇会儿,我们给您量量!”在得知血压平稳后,张先生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喝着热水感慨:“在这里能遇到你们,知道身体没事,心就定了!”
风沙中的“热汤面”
7月21日下午,一辆汽车急切地停在站外,一家四口面露焦灼。“能给点开水泡面吗?路封了,一路上没看到商铺,我们从早上饿到现在了。”看着车内年幼的孩子,队员立刻将他们迎进屋内休息区,烧好开水,拿出备用的泡面、榨菜让游客食用。“太谢谢了!孩子饿得一直哭闹。”父亲连声道谢。一碗简单却热气腾腾的泡面下肚,一家人紧皱的神情放松下来,临走时,母亲在便签上留下娟秀的字迹:“感谢315综合救援站,祝你们平安健康!”
工友们的“及时雨”
7月23日中午,几名装修工人急切地敲门求助:“同志,附近哪儿有吃的?我们啥吃的都没带,转了半天商铺全关着。”望着他们干裂的嘴唇和疲惫的样子,队员二话不说,搬出站里有限的“库存”——饮料、泡面等食物。这份意料之外的关怀,让工人们既惊喜又感动:“这大戈壁滩上,你们真是救急了!”
暗夜里的“避风港”
7月24日,北京骑友王先生推着链条断裂的自行车,焦急地拍门:“车坏了,能借个工具吗?”队员看到情况后,二话不说就迅速帮他修好了自行车。但看着漆黑的夜和呼啸的风沙,队员果断劝阻:“这路况晚上骑车太危险了!站里有床铺,您将就一晚,明早再走!”这份温暖让王先生铭记在心。两天后,已抵达茫崖市区的他,专程驱车百公里折返,将一面精心制作的锦旗郑重地送到队员手中:“那晚要不是你们收留,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你们不只是修车,是救命!”
锦旗上“不惧艰苦 无私奉献”八个大字,无声诉说着在这片无人区深处一个24小时不打烊的“温情驿站”,用点滴服务温暖着过往者的心,也点亮着这条荒凉“天路”的希望。队员谢宇航说:“这里生活枯燥艰苦,但每次帮到群众,看到他们感激的眼神,就觉得特别有意义,再苦再累也值!”
茫崖综合救援站持续优化便民服务,让这份来自“火焰蓝”的守护更加温暖、及时、有力。消防员的身影如同“小白杨”,在最偏最远处寻根、植根、扎根,以忠诚和奉献,守护着茫茫戈壁深处的平安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