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7月14日 星期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离家十载无音信 民警相助终团圆

□ 记者 谭丽 张丹丹

一面锦旗,承载着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信任与认可;一封感谢信,凝聚着百姓对民警服务的感激与真情。近日,金峰路派出所收到群众寄来的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背后是一段温暖人心的团圆故事。

“十年离散,一朝团圆,提笔时仍觉恍如梦境!2014年,弟弟因意外走失后流落外地,因沟通障碍无法表明身份,若非您在我弟弟走进金峰路派出所求助时,以最温暖的双手接住他的无助,我们一家或许至今仍在绝望中挣扎……”信中的字字句句,诉说着王团圆(化名)家人对韩海龙警官及金峰路派出所全体警务人员的深深谢意,也揭开了这段跨越十年的寻亲历程。

事情的起因要从一张印有“临时救助非卖非售”字样的火车票支付小票说起。当日,一名走失人员手持小票、神色焦急地来到金峰路派出所报警,称自己找不到家人、无法回家。民警询问得知此人姓王,已离家整十年。这些年,他辗转多地,最终凭借临时救助,从北京一路买票回到格尔木。

“他连家在哪都不知道。”金峰路派出所民警韩海龙回忆道,“经查发现,他的户籍所在地在格尔木,但他记忆模糊,连父母的名字都说不上来。”

进一步了解情况后,韩海龙得知王团圆因患小儿麻痹症,身体落下残疾,不仅走路吃力,还伴有口吃。他没有家人的联系方式,也没有手机,多年来在外漂泊,生活艰辛。听到他的悲惨遭遇,韩海龙内心触动,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帮他找到家人。

随后,韩海龙开始在海量信息中,搜索王团圆父亲的名字,让其逐一辨认。面对上千条信息,韩海龙没有丝毫懈怠,经过长达五个小时的仔细筛查,终于找到了其父母的信息。然而,新的难题接踵而至——其父母的联系方式早已注销,寻亲工作陷入僵局。

“我们立刻联系了四川当地的公安机关,请求他们帮忙查找辖区内是否有相关人员。”韩海龙说,“幸运的是,真的找到了!我们通过当地派出所的电话联系上了他的姐姐。经过视频确认,走失十年的王团圆终于和家人相认了。那天我值了整整一个白班,又继续忙碌到深夜,终于在第二天凌晨2点多成功帮他联系上了家人。”

次日,民警贴心地为其购买了回家的火车票,还准备了记录着家人及民警姓名、联系方式的小本子,以及现金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物品,并将他安全送到火车站。至此,走失十年的王团圆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与阔别已久的家人团聚。

“当时我们觉得这就是我们分内的工作,看到他能和家人团聚,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鼓励。”韩海龙说,“过了大概两个月,我们收到了他家人寄来的感谢信和锦旗。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只要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再苦再累都值得!”

金峰路派出所民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他们的努力不仅帮助一个家庭重获团圆,更让群众感受到了公安队伍的温暖与力量,书写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篇章。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格尔木日报社出版
 
中共格尔木市委机关报
 
主办: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  |  备案号:青ICP备20000349号
 
   第1版:
   第2版:
   第3版:
   第4版:
   第5版:
   第6版:
   第7版:
   第8版:
   第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离家十载无音信 民警相助终团圆
强化宣传教育 织密安全防护网
“小井盖”撬动基层治理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