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金凤 通讯员 赵辉
“暑运开始了,检查设备的时候要仔细,一定要确保信号设备可靠运行。”7月6日,格尔木电务段格尔木东信号车间技术员陈天林在班前会上反复强调。这个在铁道线上扎根12年的“老兵”,不仅以过硬技术守护行车安全,更以笔墨丹青涵养初心,是同事眼中名副其实的“大拿”。
2013年,初到工区的陈天林对信号设备一窍不通。师傅对他说:“信心是做好一切的开始。”从那时起,师傅的话像种子般在他心里发了芽。他揣着笔记本跟在师傅身后,把每一个部件名称、每一步操作流程都记下来,晚上对着图纸反复琢磨;室外作业时,他总是反复练习转辙机调试,直到指尖磨出厚茧。
经过多年的打磨,他从“技术小白”成长为“技术大拿”,既能精准排查室外转辙机、信号机、轨道电路的“疑难杂症”,又能在联锁电路的复杂图纸中理清脉络。在2018年6月的电缆专项整治中,察尔汗站7513G电缆盒突发接地故障。雨夜的高原格外刺骨,陈天林却顾不上擦一把打在脸上的冰冷雨水,叮嘱徒弟:“动作要稳点,别让雨水渗进箱盒。”手电筒的光柱在泥泞中晃动,他带着徒弟一步一步不停地测试,终于在凌晨找到了故障点,冻得发红的脸上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021年,陈天林接过格尔木东信号工区工长的担子。“一个人强不算强,团队硬才是真的硬。”他把这句话写在工区学习园地最显眼的地方。每天晨会留10分钟“技术微课堂”,每月组织一次实战演练,并把自己的笔记本、故障处理心得全部分享出来,青工们遇到难题总喊“陈哥”,这个称呼里藏着对他深深的信赖。这一年,他凭借卓越的工作表现,荣获段年度“先进生产者”的荣誉。
2023年,青藏铁路西格段提质工程启动。作为技术骨干的陈天林提前半个月把管内30多公里电缆径路刻在脑子里。施工期间,他白天在现场核对数据,晚上在宿舍整理资料,手机里存着800多张新旧电缆对比照片,台账记得比家里的账本还清楚。凭借这股拼劲,他在段里的技术员招聘中崭露头角,晋升后仍保持着“提前预想、细节为王”的习惯——每次施工前都会与相关科室密切对接,详细制定一日一案,全面掌握人员状态、控制作业节奏,确保每一项细节都得到充分准备。
“陈工的宿舍像个小书房。”同事们都这么说。工作之余,陈天林会铺开宣纸,在台灯下练习书法,这习惯一坚持就是十年,写得最多的是“安全”二字。他的作品不仅登上了《青藏铁道报》,还挂满了车间的楼梯间,成为了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墙”。每到春节,他写的对联都是工区最抢手的。陈天林说,书法教会他的耐心,恰恰是处理信号故障最需要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