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7月5日 星期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道顺的“田园牧歌”

李道顺在地里辛勤劳作。记者 谭丽 摄

□ 记者 谭丽 张丹丹

6月29日凌晨5时,第一缕阳光还未穿透云层,53岁的李道顺已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浇水、巡查大棚、排查病虫害,随后便将新鲜采摘的蔬菜送往早市。从事农业11年来,他早已习惯了这种与晨露、泥土相伴的生活。

走进李道顺的玉米大棚,满眼葱郁翠绿。“这是东北糯玉米,口感软糯香甜,去年刚试种成功就供不应求,市场反响特别好!”李道顺穿梭在玉米植株间,一边查看玉米长势一边说,“去年试种的黄糯玉米和黑糯玉米非常成功,今年改种的白糯玉米个头更大,不少已临近抽穗结棒,预计再过一个月就成熟了。”

2003年,李道顺怀揣着创业梦想,从老家来到格尔木。经过多年打拼,积攒下了一些创业资金。2014年,他在园艺场四队承包了三亩土地,开始了规模化种植之路。随着种植经验的不断增长,他把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到六亩。

“我从小就热爱田园生活,也爱钻研种植技术。在格尔木打拼几年后,就想安定下来,自己种菜。有了这片土地,不仅落下了户口,也算是真正扎根了。这么多年过去,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深厚感情,守着这片地,心里才踏实。”李道顺感慨道。

种植过程中,李道顺从未满足于传统作物的种植。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他不断引进格尔木没有的特色品种,丰富种植结构,满足市场需求。乐都猪大肠辣椒、清甜的甘蔗……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一个个新品种在格尔木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李道顺说:“只要是格尔木没有的品种,我都想引进来试试。试种新品种的头两年,我都要在地里反复摸索、试验。有时候为了控制大棚温度,半夜都要起来查看,因为种植靠的就是反复实践。看着幼苗一天天长大,尤其是试种成功的时候,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到现在,我已经试种过十几个品种,因为土地性质和气候的原因,成功了四五个品种。”

从三亩试验田到六亩特色种植园,从单一蔬菜种植到多元化特色品种培育,李道顺用执着与才智,在戈壁滩上谱写着新时代的“田园牧歌”,也走出了一条特色致富路。谈及未来,他满怀憧憬:“下一步计划重点发展采摘产业,让大家走进田间地头,亲手采摘新鲜蔬果,品尝最佳口感,体验充满乐趣的田园生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格尔木日报社出版
 
中共格尔木市委机关报
 
主办: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  |  备案号:青ICP备20000349号
 
   第1版:
   第2版:
   第3版:
   第4版:
   第5版:
   第6版:
   第7版:
   第8版:
   第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李道顺的“田园牧歌”
一场浸润心灵的特色课堂
铁东社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