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谭丽 段亚慧
随着气温回升,杨柳飞絮的季节再度来临。然而记者实地探访发现,经过林业部门多年坚持不懈的科学治理,昔日如雪片般漫天飞舞的杨柳絮已明显减少,城市街道上令人困扰的“飞雪”景象正逐步得到改善。
在儿童公园,身着专业装备的技术人员正熟练地为杨柳树注射“节育针”,这种名为“抑花一号”的生物干扰制剂,通过调节树木激素,将花芽转化为叶芽,从源头上减少飞絮产生。“我们分成三到四组,每组4—5人,大家都在加班加点开展作业。”格尔木森瑞病虫防治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元宁介绍道,“今年5月启动专项治理以来,已经完成了40多天的施工作业。今年全市计划对3万余株杨柳雌株进行治理,覆盖黄河路、昆仑路等主要路段。”
每年3月底至6月,是杨树、柳树的生殖成熟期,此时飞絮大量增加,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让人呼吸不适,还极易造成人体过敏反应。聚集的飞絮还是一种易燃物,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火灾事故。林草站森防办负责人李鹏得告诉记者:“为了减轻杨柳飞絮对市民生活和健康的影响,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营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我市积极开展杨柳飞絮防治工作。”
李鹏得介绍,杨柳树雌雄异株,飞絮来自杨柳树的雌株。雌花序授粉后生成蒴果,里面包裹着白色絮状绒毛,其中藏着比芝麻粒还小的种子。发育成熟的蒴果逐渐裂开,白色絮状绒毛就会携带种子随风飞舞,借助风力传播种子、繁衍后代,这便形成了恼人的杨柳飞絮。
据了解,我市早期绿化大量种植速生耐污染的杨柳树,这些曾被誉为“绿色先锋”的树木,为城市的绿化立下了功劳,如今却因树龄老化,成为飞絮的源头。自2012年起,园林绿化部门每年开展专项防控,尝试过高位嫁接、高压喷药等多种方式。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最终确定树干注射抑花药剂为最有效的治理手段。“这种方法能达到70%—80%的治理效果,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治理成效十分显著。”李鹏得说道。
如今走在街头,曾经漫天飞舞、令人避之不及的杨柳絮已难觅踪迹。市民汪生鹏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柳絮到处钻眼睛、鼻子,现在改善太多了,整个城市都清爽了不少。”
喜欢锻炼身体的李付祥老人也赞不绝口:“治理后不仅减少了飞絮的困扰,还消除了火灾隐患,现在每天出来锻炼心情都格外舒畅,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除了杨柳飞絮治理,林业部门还同步开展4万亩人工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目前已完成近2万亩,重点防治蚧壳虫、蚜虫等病虫害,为城市的绿色生态保驾护航。
从曾经的“生态难题”到如今的“民生答卷”,我市杨柳飞絮治理之路,彰显着城市治理的科学智慧与民生温度。林业部门表示,将继续探索长效治理机制,让城市环境更宜居、更美好,不断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