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日报记者 边红霞 青普力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院士团队以“技术扎根”为使命,在海西州开展全方位医疗赋能行动。
抵达海西州人民医院次日清晨,专家团队即投入“战斗”:为4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微创介入手术。团队成员身着20余斤铅衣,在低氧环境中连续奋战5小时,当监测仪传来规律心跳声、患者面色转红润时,这场突破高原限制的手术宣告成功。术后,专家团队同步开展3场学术讲座,围绕冠心病抗栓策略、血管内超声介入治疗及重症心衰等领域解析前沿知识,并深入病房教学查房,规范诊疗流程、提升年轻医生临床思维。
浙大二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元十介绍,该院已形成成熟帮扶体系,此次重点助力海西州人民医院开展先心病介入治疗,目标是让当地医院实现技术独立,为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患者提供便捷医疗。
团队中心内科主治医师刘亚斌作为援青一年半的“高原老兵”,其工作日志记录着亮眼成果:1000余次门诊接诊,介入手术量同比增12.5%,三/四级手术量增48.8%(其中PCI量增35.1%、先心病介入治疗量增175%),推动急性心梗介入手术量激增并降低死亡率。他带领当地医生完成首台先心病介入手术时感慨:“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已成为现实”。
如今海西州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里,标准化诊疗流程、先进培训体系、常态化远程协作等帮扶成果显著。正如李元十所言,团队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造血”机制——推动当地医疗从“输血”向“造血”转变,让高原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