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伟
5月18日是第35个全国助残日。当天,市残联以“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为主题,统筹各乡镇(街道)残联开展系列暖心行动,用法治护航、用服务添翼、用真情筑梦,让扶残助残春风吹遍城市每个角落。
“阿姨,您看这张图讲的是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企业雇佣残疾人可享受税收减免呢。”在社区宣传现场,市残联工作人员为过往市民递上彩色宣传手册。
据介绍,市残联组织各乡镇(街道)残联开展助残日系列活动,以悬挂横幅、摆放展板、发放资料、现场解答等方式,向广大残疾人群众和市民集中宣传扶残惠残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普及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
一位陪父母前来咨询的居民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助残政策离自己很远,今天才知道从教育到就业都有这么细致的保障,这些知识真是太实用了。”
据悉,活动期间,市残联共走访探视221名困难残疾人,发放慰问金22.1万元;为市特校、市托养中心捐赠价值1万元的生活物资,让特殊群体真切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
“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帮扶,勉励困难残疾人在生活中坚定信心、保持乐观心态,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我们主动靠前服务,加大关心关爱力度,用足用好各项惠残政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说道。
为使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期间,市残联为15名残疾人免费配发适合自身特征的个性化辅助器具,包括盲杖、腋杖、坐便器、防褥疮垫、轮椅等辅助器具共24件,并详细讲解辅具产品的使用、保养维护等相关知识,让残疾人家庭吃下“安心丸”。
辅具的发放,进一步减轻了残疾人家庭负担,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让他们走出家门,更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感受党和政府对困难残障人士的关爱和帮助。
活动前期,市人民医院专家跟随残联工作人员,驱车前往5户重度肢体残疾人家庭开展入户评残。针对卧床不起、无法前往医院的申请人,评定组现场查阅病历、仔细查体,详细了解康复情况等,耐心解答疑惑,结合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标准评定残疾等级,全程“零跑腿”服务让家属连声道谢。
“大家注意,竹篾要弯成这个弧度,糊纸时边角要对齐……”为帮助处于就业年龄段、有就业劳动能力和就业创业意愿的残疾人,市残联举办了为期30天的灯笼制作理论实操与实用技术培训班,帮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更好地就业创业。在灯笼制作培训班上,36名残疾人学员围坐在一起,跟着老师学习传统手工艺。从理论知识到实操技巧,从骨架编织到彩绘装饰,系统化培训让学员们掌握了新技能。“我打算学会后试试在家接订单,既能照顾孩子又能赚钱,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一名学员举着自己制作的灯笼,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市残联负责人说:“让每个生命都能在阳光下绽放,是我们不变的初心。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用精准服务破除障碍,用多元举措赋能成长,让‘残健共融’成为城市最温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