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紫艳 朱玲玲
一袭白衣,一顶燕尾帽,一双护士鞋,是她们守护生命的战衣;一声声细心的叮嘱,是拂过患者心间的一缕春风。她们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履职担当、恪尽职守,用精湛的技术为患者进行打针、输液、换药、清创、包扎等护理常规操作。在第114个国际护士节前夕,记者走进市人民医院,通过聆听不同科室护士们的暖心故事,感受她们用爱与责任书写的职业华章。
在ICU病房内,听到的只有仪器的滴答声和护士们忙碌的脚步声。有的护士紧盯仪器屏幕,比对各项数据;有的护士在病床边为患者慢慢推注着糊状的流食;有的护士捧着医嘱单,核对药名、剂量和执行时间……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张译文从事护理工作十多年了,深知重症医学科是医院中病情最复杂、最凶险的一个科室,医护人员必须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药物中毒的患者,前一秒还在跟我们有说有笑,后一秒就叫不醒了。医护人员迅速抢救,直到患者转危为安,当时觉得生死就在一瞬间。当我看到心脏监护仪上的线条重新开始跃动,便觉得一切都有了意义。”张译文告诉记者。
“您的脚今天还是有点肿,要每天锻炼活动才能行!”骨科主管护师张燕一边给患者说着每天的康复要求,一边慢慢给患者活动受伤的脚部。这些都是在骨科常见的场景,但也有很多特殊的患者需要她们的关照。去年夏天,一位流浪汉遇车祸腰椎骨折,疼得直哼哼,因身边无家属照顾又担心费用,他一度想放弃治疗。张燕得知情况后,耐心劝他先安心治病,护士就是他的家人。此后,张燕及她的同事们每天给他送饭、协助翻身,不嫌脏累帮他清理大小便。经过一个多月的悉心照料,患者顺利出院。“出院那天他拉着我们的手不停地道谢,脸上的笑容深深刻在了我的心里。用真心付出和真诚服务开启患者心门、赢得患者信任是我们最大的快乐。”张燕高兴地与大家分享这个温暖的故事,她觉得这就是让她继续坚守在岗位上的动力和价值。从协助翻身到指导康复训练,骨科护士们用耐心和专业,充当患者康复路上的“拐杖”,让患者“重新站立”。
走进血液透析室,白色的墙壁和整齐排列的透析机让人心生敬畏。几位患者躺在病床上,手臂上连着细细的管子,暗红的血液顺着管子流进机器,又干干净净地流回身体。机器不时发出轻微的“滴答”声。血液透析科护士马静穿梭在各个病床之间,仔细检查各个病床的透析情况。马静告诉记者:“我在血透室工作时,有位张大爷让我印象很深。因肾衰竭身体差、并发症多,走路要人扶,整个人消沉得很,透析时总闭着眼不说话。我和同事看了着急,就主动跟他搭话,得知他爱听京剧,便在透析时给他播放经典京剧曲目。慢慢地,大爷愿意交流了,脸上也有了笑容。”在漫长的透析时光里,护士们用耐心和温暖的关怀,为像张大爷一样的患者树立信心,积极乐观地面对每一次治疗。
在平凡的护理工作岗位上,她们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精湛的护理技术救护病人, 为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