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谭丽 张丹丹 宗布尔
“既然选择了鸿鑫,就要与鸿鑫共同成长,在这里,既能让人生价值在攻坚克难中得到升华,更能用双手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从青春“小白”到技术“大拿”,从普通矿工到独当一面的管理者,技术骨干李双龙用十五年的坚守与付出,书写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篇章。
“我学的就是地质专业,毕业后,刚好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招聘,就去应聘了。”2010年秋天,22岁的李双龙怀揣着对矿山事业的憧憬与热忱,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一头扎进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矿山世界。
“刚开始我在四川的一个矿区工作,那个地方离市区很远,条件非常艰苦。”回忆起刚上班时的情景,李双龙记忆犹新,“上班之前,他们说矿山工作就是力气活,但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我觉得干活不能光靠力气,还得多用脑、多学习。所以那会儿无论走到哪,就连爬天井,我都坚持带上图纸和尺子等工具,遇到没见过的就记下来仔细钻研,遇到不懂的就及时向同事请教。”
初入矿山时,李双龙只是个怀揣梦想的年轻小伙。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复杂的采矿技术,他没有退缩,反而一头扎进学习中。白天,他跟着老师傅们在矿区摸爬滚打,仔细观察每一个操作细节;夜晚,他挑灯夜战,研读专业书籍,正是这些艰难的经历,让他练就了扎实的地质勘查本领。
寒来暑往,秉承不放过任何问题和从基础做起的信念,他不断拓宽业务知识面,从摸清楚每条巷道和每个矿体的基本情况,到弄懂每个工程布置的参数和施工要点,逐步成长为一名能够胜任有色金属地下矿山和露天矿山地质勘查、采矿技术计划、矿业权证办理、矿山基础建设、矿山安全生产组织等工作的多面手。
“在我心里,公司就是一个大家庭。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2016年,是公司开发青海牛苦头矿区的重要阶段,李双龙被调任到矿区担任资源勘察部地质技术员,在这里他迎来了新挑战——接触露天采矿。
牛苦头矿区平均海拔3700米,地处方圆几百公里的无人区,周边是茫茫荒漠与戈壁,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最低气温达零下35摄氏度,一年有9个月都处于冬季,高寒、缺氧、干燥的环境给工作人员的身体和精神都带来了巨大考验。然而面对全新领域,他没有丝毫退缩。
“这里的环境比以往我待过的矿山都要艰苦,我是第一次接触露天采矿。听领导和前辈们说露天矿山总结起来就一句口诀——‘采剥并举、剥离先行,陡帮开拓、缓帮开采,做到帮齐底平’,直到后来在参加培训和实际工作过程中,我才慢慢明白了这句口诀的含义。”李双龙说道。
一次借助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李双龙以全要素对标为契机,和同事一道详细梳理露天矿山开采的技术要点和难点。他们从基础的矿体特征和水文工程地质环境入手,先后组织实施了基建探矿和生产探矿项目,详细查明矿体特征和工程地质特征,并结合公司生产经营总体目标任务,研究制定了多项边坡境界优化、运输道路优化和阶段性施工组织优化等方案。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制定和精心的施工组织,推进了牛苦头矿山露天采场超前剥离施工,确保露天矿山生产准备矿量科学合理,实现了高低品位矿块搭配开采和均衡采供矿作业,为青海鸿鑫完成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随着露天开采境界优化和“盲小矿体回收”项目的扎实推进,铅锌矿石剥采比与初步设计相比整体预计下降9%,大大降低了采矿成本。
同时,为提高露天采剥爆破施工质量、降低炸药单位成本,李双龙和同事组建了爆破技术攻关小组,从矿岩性质、爆破设计和现场试验等多个角度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制定了针对矿山不同矿岩性质的爆破设计参数。经过周而复始的试验、分析、总结,公司露天爆破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边坡预裂爆破质量和采矿爆破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炸药单耗不断降低,对比初步设计,节约炸药成本2000余万元。
“来到格尔木后,工作地点离家较远,每三个月才能回一次家。遇到生产任务紧张时,回家更是遥遥无期。但是每当看到我们的付出有了回报,那些与家人分离的思念、工作中的疲惫都化作了内心的自豪与欣慰。”李双龙说。
“矿山生产企业最重要的是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这几年,李双龙带领团队围绕现场本质安全管理水平提升、采供矿质量提高和采剥施工优化等方面开展50余项专项工作,完善安全环保管理、技术管理、基础管理等制度42项,全面有序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生产组织、指标管控等工作开展。在李双龙的带领下,我们采矿厂的采矿量显著提升,团队全员专业水平和现场管理实战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他也为我们公司培养了一批非常优秀的科技人才。”青海鸿鑫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厂长赵学中说。
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短短数年,李双龙实现职业进阶,成功晋升为公司采矿厂厂长,并多次获得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他带领的采矿厂团队先后获得中国铜业有限公司评定的“先进集体”、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评定的“先进集体”“科技创新团队”和青海鸿鑫矿业有限公司评定的“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荣誉既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对我的鞭策,但那些都已经是过去式,前面的路还很长,今后我还要带领团队一起努力奋进,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一路风雨一路歌,面对成绩,李双龙从未懈怠;面对荣誉,他也淡然处之。多年来,他在采矿工作的赛道上坚持奔跑,不断为鸿鑫矿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记者手记:37岁的李双龙,带领团队扎根深山戈壁,以热情作刃、钻研为甲,数年如一日奋战在最前线,在岁月征程中披荆斩棘,让青春在前线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