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4月19日 星期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粮食把好“粮食”关

丁乐坤

随着春耕生产深入扎实开展,各地对农资的需求量比较大。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这个时期制假售假,进行坑农害农的违法犯罪活动,而且渠道隐蔽、花样繁多。

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粮食的“粮食”。做好农资打假工作,是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的新台阶,但目前我国粮食总体上仍然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这根弦要始终绷紧。

粮食产量不能滑坡,保障农资安全供应尤为重要。一旦农资质量“掉链子”,粮食生产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此外,食用农产品关乎一日三餐,关乎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种子、农药、肥料等直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农资,任何质量上的不合格,都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必须以更严的标准、更高的要求进行监管。

迅速开展全覆盖的排查整治工作。应紧盯城乡接合部、农资经营集散地等关键区域,紧盯以往发现问题多、群众投诉举报多的生产经营企业,重点检查其生产经营资质,查看其是否建立进货查验相关制度,以及产品购销记录是否完整等情况。

同时,加大农资宣传培训力度。各地应及时推送假劣农资危害及相关违法典型案例,提醒农民群众从正规渠道购买农资并索要发票,避免上当受骗。

还须保持高压态势,依法办案。聚焦重点品种,扎实开展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的违法犯罪行为。利用群众反映、媒体监督、大数据分析等渠道,一旦发现违法线索,从严从快处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来源:人民日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格尔木日报社出版
 
中共格尔木市委机关报
 
主办: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  |  备案号:青ICP备20000349号
 
   第1版:
   第2版:
   第3版:
   第4版:
   第5版:
   第6版:
   第7版:
   第8版:
   第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为世界注入确定性
从《马说》说“相马”
小包裹尽显大市场澎湃活力
为粮食把好“粮食”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