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夏静 通讯员 张晓红)今年以来,市检察院创新研发临时固定措施及禁闭措施监督模型,以数字化赋能法律监督提质增效。截至目前,模型已在全州范围内筛查问题线索20余条,制发书面纠正意见6件,推动解决一批监管执法共性问题,形成了“市级首创—全州联动—协同共治”的数字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格局。
针对市看守所监管执法中存在的临时固定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禁闭措施书面报告缺失等问题,驻所检察室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数据赋能,构建“数据采集—碰撞分析—线索筛查”全链条监督机制。通过整合看守所监管系统、检察业务统一系统、医务室工作台账及措施实施书面记录等多维度数据,建立包含程序合规性、措施必要性、权益保障性等要素的监督点数据库,数据碰撞后精准锁定监督线索10余条,形成“数据驱动、精准画像”的数字监督模型,实现从“经验监督”向“数据监督”的转型升级,为派驻检察能动履职提供智能支撑。
该监督模型以“规范监管执法、保障在押人员权益、维护监管秩序”为核心,构建“三维监督”体系:程序正义守护,通过全流程跟踪临时固定措施的审批、实施、解除环节,确保“一措施一请示、一决定一报备”,从源头杜绝执法随意性;权益保障升级,聚焦禁闭措施的适用条件、期限及执行效果,同步对接医务室诊疗数据,防范因措施滥用导致的合法权益侵害风险;治理效能提升,通过数据可视化分析监管执法薄弱环节,为看守所提供“精准滴灌”式监督建议,推动监管行为从“被动整改”向“主动规范”转变。模型运行以来,已推动看守所建立健全措施实施台账制度、书面报告机制等长效机制,实现“监督一案、规范一片”的治理效果。
该实践既为被监管人员撑起“权益保护盾”,又为监管执法装上“规范指南针”,更以“数字革命”激活法律监督新动能,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下一步,市检察院将继续完善该模型线索筛查功能,提升检察监督质效,为服务保障海西检察平安建设贡献更多格尔木检察智慧和数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