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3月19日 星期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都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柴达木日报讯(记者 马琴)近年来,都兰县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推动重点沙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全县森林覆盖率由3.88%提高到5.14%,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2.97%,筑牢了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描绘了生态新画卷。

近年来,都兰县全方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以及系统性治理工作,扎实推进“三北”六期工程项目,争取“三北”六期项目资金19050.05万元,针对柴达木河、香日德河、察汗乌苏河三个流域实施荒漠化防治项目,完成荒漠化治理任务13.54万亩。2024年下达中央财政“三北”工程补助资金1095.8万元,实施退化草原修复6万亩、草原围栏90千米、沙化土地新造林管护12058亩、夏日哈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偿15.15万亩。

充分发挥科技在“三北”工程建设中的保障作用,不断加大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积极探索生态治理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科学推广应用杨柳科树种深栽旱作造林、高海拔荒漠化地区沙生植物(灌木)引种驯化造林等技术模式,2024年,采用深栽旱作造林技术造林面积达1366.67公顷,人工造灌木林面积达2600公顷。深入挖掘本土资源潜力,探索使用藜麦秆、枸杞枝条、沙柳为原材料制作沙障的技术模式,硬枝用于立式沙障,较细或者毛枝用于平铺沙障,并在防治区打造试点项目,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同时为满足都兰县“三北”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需求,在乡镇林业站苗圃育苗各类乔灌木160余万株,减缓种苗和治沙材料供应压力,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生态项目扶持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生态建设”的思路,探索“防沙治沙+沙生种植”产业融合模式,大力引进、培育和发展沙棘、沙生汉藏药材等生态经济林,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申报《都兰县2024年森林生态保护修复补偿支出转型项目》,探索推进“生态+”发展模式,发展白刺、梭梭、荒漠中草药材等沙产业。2024年,中藏药材种植总面积达3.15万亩,总产量达36500公斤,产业总产值达618万元。

聚焦“三北”工程等重点工作任务,以林(草)长制为重要切入点,建立健全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的林长制改革新机制,充分发挥护林员在森林资源保护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前哨”作用,抓牢抓实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制度落实。同时严格林草资源执法监管,不断巩固防沙治沙、“三北”工程等重点生态项目成果,抓实抓细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控和安全生产管理,全力做好林草资源保护工作,坚决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全力以赴推动荒漠化防治与生态修复工作迈向新台阶。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格尔木日报社出版
 
中共格尔木市委机关报
 
主办: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  |  备案号:青ICP备20000349号
 
   第1版:
   第2版:
   第3版:
   第4版:
   第5版:
   第6版:
   第7版:
   第8版:
   第9版:
   第10版:
   第12版:
海西州就业工作喜迎“开门红”
全球首个原卤吸附项目在海西完成投料试车
海西州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赋能天峻县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
都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