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马彩萍 杨学超) 3月14日,我市开展“3·15”假冒伪劣商品集中销毁活动。
在我市东出口工业废渣集中处置中心,随着一声令下,烟酒、食品、日用品等罚没物资在执法人员的监督下,被铲车推进填埋坑,通过无害化处理方式进行销毁,避免二次污染。
“今天的销毁活动是对过去一年市场监管等部门执法成果的集中展示。我们联合公安、消防、烟草等部门,对在日常监管、专项整治中查获的假冒伪劣商品进行统一销毁。此次销毁的物资涉及酒类商品、烟草制品、食品、汽车用品、日化用品、消防器材等10大类,货值33万余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8.87万元。这些商品包括过期失效、侵权假冒、质量不达标等类型,若流入市场将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刘晓辉说。
据悉,去年市市场监管局聚焦群众关切的食品药品、农资产品、旅游消费等重点领域,查处违法案件87起,罚没款超百万元。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围绕“守护消费”铁拳行动,聚焦民生痛点,如“霸王条款”、虚假宣传、电子秤作弊、产品质量等问题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推动服务型执法转型,通过普法宣传、合规培训等方式提升市场主体自律意识,消费者也可通过12315平台积极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