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彩萍 杨学超)连日来,青海西矿稀贵金属有限公司各生产车间一线,春潮涌动、机器轰鸣,工人们状态“满格”,争分夺秒抢生产、赶订单,以饱满的热情乘“巳”而上,力争首季“开门红”。
在青海西矿稀贵金属有限公司的贵冶车间内,机器轰鸣,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贵冶车间主任李超说:“去年的多金属改造,对车间生产来说是一个提升,产能由之前的黄金2吨、银锭200吨,提高到了目前的每年黄金6吨、银锭是430吨,每月的黄金产量可达500千克、银锭产量40吨,整体生产比较平稳,车间现在也是抓紧时间进行生产,确保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青海西矿稀贵金属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郭辉说:“2025年计划生产金锭6吨、银锭430吨、电解铅24万吨,预计完成工业产值100亿元。截至2月底,生产金锭554.98千克、银锭27吨、电解铅3.2万吨,实现工业产值11.2 亿元。”
青海西矿稀贵金属有限公司(原名青海西豫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中国五百强企业——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多年来,按照西部矿业“做精冶炼产业”战略部署,在资源综合开发、多金属冶炼、清洁生产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2023年,投资26亿元建设了多金属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及环保升级改造项目,建成了全球先进的铅冶炼综合回收系统,实现了由传统铅冶炼企业向金、银等多种稀贵金属综合回收企业的华丽蜕变。
“去年年底,公司多金属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及环保升级改造项目投料生产。如今,公司已经建成以铅为载体、含铅锌渣尘为原料,金、银、铜、锌、锑、铋、硒、钯等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的内部循环利用体系;同时,我们已经从智能装备、智慧运行中心、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等方面进行全流程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建成了国内领先的数字智能工厂,公司高质量发展势头更足。”郭辉表示。
据悉,该公司还构建了云计算中心虚拟化资源池,完成全厂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各类信息系统的整合,充分实现数据中心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部署、统一监控和统一备份。以“数字”助推企业智慧化发展,实现企业在全行业智慧化发展领先水平。
近年来,青海西矿稀贵金属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紧抓创新主题,先后成立市州级“贵金属综合回收工作室”“有色金属矿产及其质量检验工作室”,完成4个省级重点创新项目,组织开展20项技术升级改造,获得3项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