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管晓静 王秀琴
盐湖城志愿者公益中心自2010年成立以来,便致力于通过多样化的志愿活动传递爱心与文明。团队中不乏坚持公益十多年的“元老”,传承奉献精神的“母子档”,以及退伍后仍发光发热的“宣传能手”。近日,记者采访了四位来自盐湖城志愿者服务队的代表,聆听他们用爱心讲述的城市温暖故事。
作为盐湖城志愿者公益中心的主任,王红梅的日程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自2017年注册成为志愿者以来,她已累计参与志愿服务超过500次。如今,团队已壮大至150余人,服务范围涵盖助老、助学、助残等多个领域。作为团队一员,她深感帮助他人是一种幸福。王红梅分享道:“我们持续开展助学、残疾人帮扶等公益活动。参与其中,我总能收获快乐,特别是为老年朋友理发后,看到他们满意的笑容,我内心也无比喜悦。特殊教育学校是我们每年必访之地,无论是打扫卫生,还是助残日赠送学习用品,孩子们总是热烈欢迎。”
八年的志愿服务历程,让王红梅见证了众多困难群体的需求,这更加坚定了她继续奉献的信念,决心带领团队帮助更多人走出困境。同时,她也学会了感恩与珍惜。王红梅动情地说:“这些年的志愿服务,让我更加珍视现有的一切,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回馈社会的重要性。作为团队的核心,我将带领大家继续前行,为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张欣平,一名年仅17岁的高二学生,却是服务队中的“老同志”。自10岁起,他便随母亲王红梅参与志愿服务,现已成为团队中最年轻的“资深志愿者”。利用周末和假期,他参与了许多志愿服务活动,在此过程中不断成长。张欣平感慨:“七年的志愿服务经历让我目睹了许多家庭的困境,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从事志愿服务的价值。从前,‘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只是一句口号,但在这七年的志愿服务生活中,我真正理解了它的含义。尽管志愿服务有时会让人感到疲惫,但看到受助者脸上的笑容,总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这段经历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也坚定了我继续助人的决心。”
兰彩霞,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质量中心的一名化验员,2015年加入盐湖城志愿者公益中心,2017年起兼任中心团支部书记。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时刻铭记志愿者精神。她坚定地说:“能成为传递爱心、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我感到无比荣幸。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能养尊处优,而应履行义务,承担时代责任。志愿服务不仅让受助者感受到温暖,也实现了个人价值,培养了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的高尚品德。让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年肩负起社会责任,为创建和谐文明格尔木贡献青春力量。”
在志愿服务现场,总能见到刘保峰举着相机的身影。作为市融媒体中心的职工,他在母亲的影响下退伍后加入志愿者队伍,不仅冲锋在前,还是团队的“小记者”,负责拍照、写简讯,记录团队活动。他表示:“作为一名党员和志愿者,我感到心情愉悦,因为我知道自己在做有意义的事。无论是捡拾垃圾美化城市,还是在灾情发生时捐款捐物,我都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呼吁广大青年学生加入我们的行列,共同为家乡的美好未来发光发热。”
从青涩少年的初次公益尝试,到银发志愿者的长期坚守,这些平凡人的非凡坚持,正汇聚成照亮人间温暖的璀璨星河。志愿者们的共同心声是:“我们所做的虽是小事,但无数小事汇聚起来,定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