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冯伟
连日来,郭勒木德镇各村立足实际,创新宣讲方式和载体,组建宣讲队伍、拓展宣讲阵地、丰富宣讲渠道,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高效快速地将好政策送到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的牧民家中,推动中央一号文件宣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在阿拉尔村野牛沟片区,宣讲小组深入牧民群众家中,以进草原牧区、进帐篷等方式与牧民群众面对面交流,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各项政策措施。针对牧民们关心的问题,宣讲小组结合各村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详细解答,并鼓励牧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全面振兴,共同推动阿拉尔村建设和发展。
草原上,一顶顶帐篷里火炉烧得正旺,牧民群众喝着热腾腾的奶茶,交流着各自的养殖经验。宣讲员围绕中央一号文件边聊边讲解新政策。
“老乡们,大家最近身体好着撒,今年牛羊养殖得怎么样?我们给大家带来了最新的惠民政策。”在阿拉尔村的阿格登片区,宣讲员见到牧民群众热情地打着招呼。帐篷里的牧民群众听到声音,也纷纷走出帐篷,迎接最新的“惠民政策”。
“老乡们,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里涵盖了很多贴合实际的惠民政策,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学习,大家有啥想问的可以随时问。”2月25日至27日,宣讲员们用一边拉家常一边翻译的形式,与牧民群众交谈着。
“我父亲今年70岁了,除了养老金,还能享受到哪些政策?”
“今年草原补助还有没有?”
“最新的就业政策有哪些?”
“草原补助还有哪些?”
……
宣讲员边听边记录,并一一回答大家的问题。
阿拉尔村党支部书记爱德木用民族语言,围绕中央一号文件中利用政策发展畜牧业、提升畜产品附加值、增加牧民收入等内容作详细讲解,并鼓励牧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环境治理等工作。
“作为一名村干部,我们要把中央一号文件中涉及的内容及时宣传给牧民群众,让他们全面了解各项惠民政策。”爱德木说道。
这只是郭勒木德镇阿拉尔村中央一号文件政策宣讲的一个缩影,也是各宣讲组将惠民政策送进牧民群众家中的真实写照。
阿拉尔村在我市郭勒木德镇北部,是一个典型的纯牧业村。该村主要由滩里草场和山里草场两大板块构成。全村共有59户162人,拥有251万亩天然草场,其中可有效利用的草场面积达173万亩。
为让党的好政策惠及每家每户,宣讲组根据牧民群众居住分散的实际,围绕“一宣三促”,深入阿拉尔村可可阿拉尔片区、阿格登片区、野牛沟片区等5个牧民群众聚集点,用青海方言逐个讲解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乡村治理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让全体村民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对人民群众的关怀。
“咱们不能让宣讲只是走个过场,尽可能地用牧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到位、翻译到位,争取讲到实处,讲到牧民群众的心坎上。”宣讲开始前,宣讲组成员高炜跟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希望每一场宣讲既要带去惠民政策,又要让牧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宣讲期间,宣讲人员还积极协助村“两委”排查风险隐患,调解草场矛盾纠纷,并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党的好政策就像草籽一样,在草原上迅速生根发芽。现在牧区的路平坦了、牧民收入提高了,我们赶上了好时候。”听完宣讲员的讲解,牧民群众纷纷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郭勒木德镇阿拉尔村立足实际,激发群众主动学习和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深入挖掘本地民俗文化,依托草原资源,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实现生态赋能与牧旅融合,成功打造出集休闲度假、民族饮食与民俗体验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产业链——阿拉尔牧场草原文化度假村;新建了硬化道路、砂石道路,进一步提升了交通便利性,确保牧民群众能够顺畅出行,保障物资安全运输;建造了草棚、羊棚,为羊群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场地;开展大规模的蝗虫防治工作,通过种植固沙植物、修建网围栏等措施,积极治理沙化草原,有效减缓了沙化的进程,恢复了草原生态功能,促进了草原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