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日报讯(记者 张萍)海西州坚持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精准对接、动态匹配,职业教育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更加凸显。
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围绕全省产业发展战略调整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出台《海西州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发改、科技、财政、金融等领域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纳入本行业支持性政策。结合产业需求动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推动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形成产教资源匹配、供需融通、双向互促的发展格局。
聚焦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两个重点”,格尔木盐湖绿色产业园、德令哈清洁能源和装备制造产业园“两个标杆”,政府主导建设以产业园区为基础,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柴达木盐湖化工领域市域产教联合体”和“青海盐湖产教联盟集团”,全力打造青海盐湖产教融合共同体,“政府主导、园区发力、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良性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进一步围绕产业升级、社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开设以盐湖化工为主体的32个高职专业和以装备制造为主的16个中职专业,不断满足企业对专业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对促进产业发展的支撑性作用逐渐增强。
发挥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作用,形成政府牵头,教育部门保障,职业院校、企业、行业组织全面参与的“政校企行”办学新机制。持续加大教育设施建设,建成21个校内实训基地,181间校内实训(验)室。与省内3个经济园区56家企业签订校企协同育人协议,以“固定岗+流动岗”专兼结合的方式引进更多应用型教师,打通校企间“双师型”教师引进培养渠道。与省内外94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设置实训实习和就业岗位,全面贯通校企双方技能人才技术锤炼、学历提升、造血赋能的培养渠道,进一步实现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需求链“双链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