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2月19日 星期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基层的“痛点”作为整治形式主义的“靶点”

新华社记者 王亚宏

日前召开的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释放出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明确信号。新春伊始,要把基层的“痛点”作为整治形式主义的“靶点”,火力全开去虚务实,动真碰硬松绑减负。

从近期通报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可以看出,形式主义是基层治理的顽疾,是困扰基层干部的“心头之痛”。形式主义问题以新形态、新变化隐蔽出现,比如一些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滋生“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两三人调研却有近十人陪同构成“脚尖上的形式主义”、评分标准繁琐需提供大量证明材料衍生“笔尖上的形式主义”……凡此种种现象,加重基层负担、拖累机构效率,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叫苦,让办事群众久拖无应喊怨。

形式主义是基层枷锁,锁住实干脚步。针对上述问题,开展靶向整治则是去除负担的钥匙。对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发现一个整治一个;对具有一定典型性、普遍性的问题,要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和清理。在整治过程中,要找准问题有的放矢,驰而不息抓好作风,杜绝改头换面的老问题,应对花样众多的新问题,把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民心所向,也是发展所需。整治的靶点,是重视基层、关爱群众的发力点。打靶祛痛为的是深化治本赋能基层,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减负和赋能同步发力,实实在在的减负效果,让干部能卸下包袱埋头干,放开手脚向前闯,让基层能在发展中焕发出更多的活力与生机。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在革除形式主义过程中,要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整治,常抓不懈,步步扭转,方能消除痛点,让基层一片畅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格尔木日报社出版
 
中共格尔木市委机关报
 
主办: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  |  备案号:青ICP备20000349号
 
   第1版:
   第2版:
   第3版:
   第4版:
   第5版:
   第6版:
   第7版:
   第8版:
   第9版:
   第10版:
   第12版:
把基层的“痛点”作为整治形式主义的“靶点”
从《哪吒2》看“中国风”的全球表达
恶意“炸号”无异于敲诈
别让机动车环检造假成了“打不死的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