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秀琴 谭丽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频发,诈骗“剧本”花样百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近期,我市又出现了几起虚假服务类和虚假投资类的诈骗案件,诈骗金额达97万余元,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高额返利迷人眼 实则本金打水漂
2024年10月23日,受害人在博爱巷某小区家中玩手机时刷到一个股票投资视频,顿时引起了受害人的兴趣,于是在后台联系了客服。受害人根据对方客服人员的引导,下载了“蓝莺IM”APP,从该APP进入“同花顺券商务端”网站,在该网站进行投资。“犯罪嫌疑人在这个App里面向受害人介绍,如果通过银行卡线上充值,返钱比较少;但是通过线下充现的方式,利润会多3%个点。在利诱下,受害人立马选择线下充现的方式。”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邢晓坤介绍道。
取得受害人的信任之后,犯罪嫌疑人又让受害人下载一个飞机APP,称里面会有一个专属客服帮他投资,通过高利润的诱惑和线下拿钱的安全性,受害人对犯罪嫌疑人深信不疑,便把自己的位置发送给专属客服,并声称会有专人上门取钱,告诉他要准备的金额。
“犯罪嫌疑人到受害人家中进行取现时,一般不说话也不沟通,上门就跟受害人说是‘专属客服’,只负责办理取现的业务,并在虚拟App里面为受害人充值。受害人一看资金到账,就把现金交给了取现的‘专属客服’,犯罪嫌疑人把钱数清楚后便立马离开。”邢晓坤说。
通过这样的方式,受害人向犯罪嫌疑人分三次线下充值,一共付给犯罪嫌疑人79万元现金。邢晓坤说:“这种就属于虚拟投资类的诈骗,请广大市民不要相信虚假投资理财,天上不会掉馅饼。他们所使用的投资理财App全部都是虚假的,都是他们自己制作的,你所充值进去的这些钱都是在虚假的后台修改的一串数字罢了,但是你充进去的钱确实全部流转到他们的口袋里了。”
虚假服务勿轻信 转账汇款先思考
今年1月,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接到群众报警称自己被骗了18万元。通过了解,民警发现此案件是一起虚假服务类的诈骗案。
2024年11月,我市某奶茶店老板在美团APP后台收到一条信息,对方自称是我市某学校的一名老师,需要在他们店预订一些奶茶,因为现在不方便过来,需要受害人帮他买,并向他预付了1000元的定金。 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朗锐说:“犯罪嫌疑人付完定金之后,说是需要受害人帮忙代购牛排,并向受害人提供了商家的联系方式QQ号,而QQ号就是诈骗同伙。这个所谓的牛排店老板告诉受害人,订购牛排需代付定金18万元,于是受害人向犯罪嫌疑人转了18万元定金。”
值得注意的是,骗子利用正规的美团App跟受害人联系,声称自己是某学校的老师,并预交了一千元的定金,完全取得了受害人的信任。在发货之前,受害人去我市某学校找这位老师,发现这所学校并没有这位老师,受害人这才发现自己被骗。朗锐说,以前也有过类似的案例,诈骗分子联系商家,声称要预订团餐或者日用品、礼品盒等,其本质都是虚假服务类诈骗。
记者向民警了解到,该类型的诈骗案件多为个人信息的泄露引发,在平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要再随便注册一些不知名的app,上传自己的身份证,或者上传自己的名字,此外,也不要随意向身边人透露自己的各种信息。 “这个老板很容易被骗,是因为他的身份信息泄露了。犯罪嫌疑人知道受害人是奶茶店的老板,通过预订奶茶的方式跟他取得联系,随后又向他订购牛排,然后进行诈骗。” 朗锐说。
公安机关民警提醒市民,年关将至,电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大多以获取钱财为目的,切勿轻信陌生来电、短信及网络链接,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银行卡号、密码等关键信息。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家人沟通或向公安机关咨询,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