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8月20日 星期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记嘱托强信念 立德树人向未来

近年来,我市加快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网络等各方面力量,建立起“五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图为市第五中学开展思政教学社会实践活动。 图片由市教育局提供

□ 记者 景桂珍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校园、进头脑,以思政工作室为抓手,加快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网络等各方面力量,建立起“五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走进市第七中学,教学楼里,走廊和墙壁上悬挂着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办公楼上“师生共读书,书香满校园”标语十分醒目,楼道间是师生书画作品展,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气息。负责第七中学“书香校园”活动的徐红生老师说,学校力求让环绕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处宣传版面都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阅读经典,得到启迪。学校利用重要节点,组织学生开展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汇报读书成长故事、采访体验等活动,为学生创造多渠道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充分体验读书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打好终身发展基础。

一次校园考察,一次交流谈心,一次致信勉励,广大师生深切感受到思政教育带来的变化。2018年6月,长江源民族学校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大家从小坚定跟党走、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令人欣慰,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增长才干、砥砺品格、全面发展,早日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校长李军说,这是学校继续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激励广大师生砥砺品格、奋发图强、勇往直前最有力的精神指引。学校倾力打造的“一封珍贵的回信”民族团结教育橱窗和“习爷爷在我们身边”情景剧,对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和信心,起到了潜移默化影响师生、教育师生和每时每刻提醒师生的作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了让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融合,助力思政课建设出实效,全市各中小学立足课堂主阵地,深挖本土思政元素,突出有机融合,组织开展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写红色征文、观红色电影和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领巾爱祖国”联建党员讲思政课等活动。市第二中学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市第五中学开展“强国有我 奋斗青春”徒步研学活动,市第十三中学开展“八礼”文化系列活动,结合“实景课堂”实践教育活动,切实推动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传承红色基因,夯实德育根基,培育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深厚情怀。同时,多元建设校园文化,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突出宣传红色教育、文明礼仪、先进人物等内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升全方位育人功能。

迎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春风,踏着立德树人的坚定步伐,我市各中小学德育工作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第二课堂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各学校成立了合唱、舞蹈、足球、绘画、书法等十多个活动小组。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培养了才干,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德育工作焕发出新的光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紧紧围绕《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广泛开展学习研讨活动,结合教学实际,交流工作体会,系统梳理在思政课开设和育人方面的经验做法,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讲清道理、做出榜样,以德立学、以德育人、言传身教,努力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格尔木日报社出版
 
中共格尔木市委机关报
 
主办: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  |  备案号:青ICP备20000349号
 
   第1版:
   第2版:
   第3版:
   第4版:
   第5版:
   第6版:
   第7版:
   第8版:
   第9版:
   第10版:
   第12版:
牢记嘱托强信念 立德树人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