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玲
近年来,海东市立足多元文化特点、区位地理优势和独特资源禀赋,创新提出“传承弘扬河湟文化,在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作出示范”“融入兰西城市群区域战略,在推动跨省联建联创上作出示范”“提升拉面产业品牌,在丰富拓展‘三交’载体上作出示范”等目标,全力打造多民族地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新样板。
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除了海东市,青海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通过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早已形成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大家庭”。成绩有目共睹,去年,青海新增1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示范单位,打造388个“石榴籽家园”社区,民族团结进步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和睦共处,共同创造了美好幸福生活。
民族团结进步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推动各项事业取胜的基本保证。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显著成果,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凝聚起团结向上的人心力量、提供了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青海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省份,是稳疆固藏的战略要地。只有不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才能让青海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长盛不衰,各民族这颗“石榴籽”越抱越紧。
全方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各美其美”,还要在更高层次上把各个民族凝聚起来,达到“美美与共”,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要在中小学继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民教育,在高校、社科领域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工作;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利用好节日节点,在全社会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有力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创建工作。作为全国较早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省份、首个所有市(州)建成国家级示范的省份,青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把民族工作摆在“省之要事”的突出位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创建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今后,我们还要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围绕增进“五个认同”,从省情实际出发,制定更多彰显群众性、富有创造性的政策举措,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深入挖掘民族地区的人文资源和文化底蕴,以不同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们要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继续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族人民心手相牵、团结奋进,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开创现代化新青海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