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夏静 沙磊)7月25日,在大格勒乡的枸杞地里,一颗颗红似玛瑙的枸杞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光泽和果香,一年一度的头茬枸杞迎来采摘季。
大格勒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土壤富含硒、锌等元素,加之全年3200小时以上的日照时长和150天的无霜期,结出的第一茬果实,颗粒大、肉质肥、色泽艳、味道甜,广受消费者青睐。
只见一串串头茬红果压弯了枝头,带来了沉甸甸的喜悦。每年采摘期,工人们都会采摘三茬枸杞果。这几天,采摘工们在田间不断穿梭,忙着采摘今年的第一茬鲜果。
“今年我们10户人家找了个采摘队来摘枸杞,有84个采摘工,我们10户用抓阄的方式决定采摘顺序,我是第二家,今年种了30亩地,有好几个品种,后天就去我家摘了,采摘季节也提前了一周。”新庄村村民张慧娟一边忙着采摘枸杞一边对记者说。
在地里,只见采摘工人一手拎起枸杞枝条,一手小心地逐粒采摘,熟练地略过青果、小果,顷刻间,颗颗饱满的红果便落入桶内,不一会儿,桶就满了。“我是第二年来格尔木采摘枸杞,反正在家也是闲着,就跟朋友一起来这里干上近两个月的活,去年来不太适应,也不会摘,今年就有了经验,采摘速度都变快了,一天能摘100斤。”一名来自四川的采摘工说。
2008年,大格勒乡积极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大面积种植枸杞。历经十多年的发展,枸杞产业已成为全乡主导产业,村民收入稳步提升,今年全乡共种植枸杞17192亩。近年来,大格勒乡着力构建“杞红小镇”品牌,持续推进枸杞种植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加快枸杞产业品牌化建设,规范打造大格勒绿色有机枸杞基地,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同时,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依托“杞红驿站”等项目优势,发展“国道经济”,依托枸杞锁鲜、冷藏等产业链,完成村集体产业实体化转型,村民收入不断增加,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