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7月17日 星期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旅游产业风生水起 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游客在察尔汗盐湖拍照打卡。记者 宗布尔 摄

□ 记者 汪芳

“我们家是开店做生意的。年底相对比较轻松,手里也有余钱,每年都会出去走一走。这些年去的地方也不少,但就是没看过万山之祖昆仑山,没见过世界第二大盐湖。这些景点,对我们很有吸引力。”外地游客曹先生说。

按照曹先生一家的计划,他们将在格尔木游玩三天,再乘火车进入西藏。格尔木是他们高原之行的重要一站。其实,曹先生以前并没想过要专门来格尔木旅游,但在旅游卫视看过格尔木的宣传片后,就专门上网搜索了格尔木市的情况,发现这里住宿、餐饮、购物等都很方便,尤其格尔木的凉爽让黄先生一家很心动,便决定来游玩。如今,像曹先生一样通过各种渠道被格尔木吸引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市共接待游客73.41万人次,同比增长19.72%,实现旅游收入4.15亿元,同比增长12.46%。

我市旅游事业的起步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1987年,格尔木市旅游局成立,同时成立格尔木国旅。西部大开发开始阶段,格尔木旅游业立足于进藏“旱码头”的地域优势,客源市场非常有限,仅以格尔木接团送至西藏那曲地区为主要业务,本地旅游基本空白。也就是说,游客到格尔木是为了进藏,这里只是一个“通道”,游客来了就走,很少停留。

游客“匆匆而过”,就是格尔木旅游发展初期的尴尬写照。到了21世纪初,格尔木旅游业依然处于起步阶段。2003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2.58万人次,其原因就是格尔木旅游的知名度不够、吸引力不足、黏性不强。游客即使想在此地找地方玩,也没有几个成熟的景点可去,配套服务也跟不上。

我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怎么把它们开发好,增加热度,让游客留在格尔木,格尔木人动起了脑筋。在建设高原特色旅游中心的过程中,针对游客停留时间短的问题,我市提出了把旅游通道变成旅游接点基地的设想,一手抓旅游项目建设,一手抓旅游服务水平,格尔木旅游从此开始跳出“旱码头”。

为了开发好手中的资源,打造一批让游客留得住的精品景点、精品线路,我市科学规划、加大投入。从2007年起,市级财政大幅增加投入,用于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整体宣传促销、旅游商品开发、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2010年,完成投资2160万元。“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力打造了昆仑山道教寻祖旅游、玉珠峰登山探险旅游、可可西里科普考察旅游、昆仑山、察尔汗盐湖等10余条精品旅游线路,有昆仑山口、道教胜境、察尔汗盐湖、民族风情园、高原胡杨等17处特色景点,而经过长期准备建成的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更是为格尔木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想发展旅游业,就得让更多的人知道格尔木、了解格尔木。为此,我市采取了多种宣传方式,包括推介会、报刊、网络以及画册、折页等。这些宣传方式涵盖了公路、铁路、民航等多个途径,特别是连年举办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推介会、旅游文化艺术节、激情穿越柴达木集结赛等大型节庆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旅游整体形象。格尔木拍摄的系列宣传片在旅游卫视及优酷等网络上热播,曹先生一家看到的宣传片《大美胜景昆仑山》就是其中之一。

2010年,我市开始进入和发出旅游专列,主体市场服务能力有了质的跨越。格尔木加快了昆仑文化的研究与开发,努力以昆仑文化为立足点,形成“大昆仑文化旅游圈”。随着众多高档次酒店、快捷连锁酒店及休闲园的不断涌现,我市的接待能力、服务质量、从业技能水平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十二五”期间,格尔木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市拥有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等17处旅游景点,青藏高原汽车探险旅游等10余条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线路。

经过多年努力,格尔木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完善,逐步建成了金鱼湖民族风情园、胡杨林、察尔汗盐湖、昆仑圣泉、无极龙凤宫、西王母瑶池、昆仑山口、五子湖民族风情园、光伏产业园等一大批高原特色景区(点),特色旅游地位逐步显现,影响力不断扩大,为“十三五”期间旅游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春季草长莺飞,夏季繁花似锦,秋季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格尔木的这片山这片水,四季四景,活力无限。来自西宁一家旅拍摄影机构的摄影师马雅诺,已经是第三次来东台吉乃尔湖,这次的客户是第一次来青海,他们对东台吉乃尔湖“一见倾心”。“东台的基础设施、服务等各方面都有很大提升,旅游体验感很棒。”马雅诺说。与此同时,市区内的昆仑天街也呈现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中国传统文化与昆仑文化相融合的仿古建筑群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玩。傍晚时分,昆仑天街人头攒动,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古雅。距离格尔木市区10公里的金鱼湖民族风情园内,游客或骑马驰骋、或骑着单车欣赏沿途风景、或在蒙古包前的躺椅上尽情享受日光浴。

现如今,我市的旅游已从单一的观光游览向徒步穿越、自行车骑行、自驾游体验、民俗科普、登山探险等多种旅游形式转变。目前基本形成了涵盖食、宿、行、游、购、娱六大类的旅游产业综合服务体系,资源要素分布日趋平衡。

70年来,格尔木市依托区位优势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坚持以推动全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重点,以高品质生活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完善旅游景区打造,推进重点文化旅游投资项目建设,逐步完善台吉乃尔野奢小镇、方程赛车赛事城、六子湖等景区及重点区域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胡杨林沙漠公园、梦幻盐湖、六子湖生态文化教育基地等项目成功建成并投入运营,积极推进盐湖康养小镇、梦幻盐湖摩天轮项目、台吉乃尔湖死海景区建设,国防教育展示馆、昆仑文化体验中心等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初见成效。以昆仑阁为中心,打造昆仑天街特色街区,形成了集昆仑文化体验、特色商品、特色美食、演艺表演、文旅非遗传承、文创产品研发展示销售为一体的文旅特色街区。同时,积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2021年至2023年底,累计接待游客1255.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2.94亿元。

当前,我市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无论是推进旅游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还是实施旅游带动,促进文旅消费提档升级,增进文明互鉴,实现城市环境全面提升,格尔木正充分释放旅游“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法效应,不断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从解决“有没有”到关注“好不好”“满意不满意”,不断提升的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和完善的旅游便民设施、良好的市场环境,让格尔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愈发坚实。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格尔木日报社出版
 
中共格尔木市委机关报
 
主办: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  |  备案号:青ICP备20000349号
 
   第1版:
   第2版:
   第4版:
   第5版:
   第6版:
   第7版:
   第8版:
   第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旅游产业风生水起 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王蛟虎来格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