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赵倩) 今年以来,市财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要求,面对主要工业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债务化解和社保基金兜底资金需求大的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问题,市财政迎难而上,多渠道挖潜增收,加强财政资金统筹,全力保障各项重点支出。财政收入降幅收窄,财政支出强度进一步加强。
受当前国际形势和经济大环境影响,今年钾肥、碳酸锂等主要工业产品量价齐跌,面对经济下行的持续压力,市财政千方百计组织财政收入,加强财税联动,召开全市财税收入座谈会,对各税种、各行业逐项列明挖潜清单,挖掘新的税收增长点。密切关注主要工业产品的价格走势,预测税源变化趋势,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产销动态,加大闲置国有资源(资产)盘活力度,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
市财政严格落实《格尔木市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十条措施》,建立完善高频次财政支出常态化调度机制,保持必要支出强度,按月统计预计支出,按日跟踪大额预计支出支付情况,依法依规加快重点项目资金支出进度。截至5月底,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5.7亿元,增长18.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教育重点领域支出规模合计达到1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7%,有力保障了民生实事及重点项目落地见效。
市财政严格落实“三保”不出问题的要求,制定“三保”保障清单,年初足额安排“三保”预算。强化库款动态监测分析,定期测算库款保障水平,确保库款保障水平处于合理区间,有力保障“三保”及重点支出资金需求。“三保”支出预算管理嵌入数字财政系统,对“三保”财政运行情况动态跟踪,及时掌握我市“三保”执行情况,确保“三保”支出不出风险。截至5月底,“三保”支出54610万元,执行率38.1%,其中:保基本民生1716万元,保工资51577万元,保运转1317万元。
市财政全面落实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第一时间分配、下达直达资金指标,确保资金迅速直达到位,进一步压缩分配时间。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直达资金使用要求,在资金安排中优先安排直达资金,通过数字财政系统直接将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就业补助资金等民生补助类资金直接拨付至最终受益人,减少资金拨付“弯道”。聚焦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领域,紧盯项目实施,加快直达资金支出进度,真正发挥直达资金惠企利民的作用。截至5月底,共收到直达资金指标32592万元,支出金额11875万元,执行率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