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汤红红
办好民生实事,贵在用心用情,重在落实务实。今年以来,我市人社部门以“开头好、起步快、发展稳”的工作要求,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强人事人才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持续优化行风建设,集中力量保障重点民生,不断为民生“加码”、幸福“加速”、生活“加温”,让“年年办”的民生实事变成老百姓“时时享”的生活美景。
当好就业创业“办事员”
“我们公司的经营范围是银联收款设备的销售、安装和售后服务,招聘岗位包括客服专员、售后和外勤经理……”在入企探岗直播中,工作人员为求职者带来了四家企业的六十多个岗位,并邀请企业负责人走进直播间,在线与求职者互动,向求职者详细介绍企业文化、岗位需求、发展前景,并耐心解答求职者关于工作内容、福利待遇等方面的疑问。
就业部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架起信息桥梁。今年以来,共组织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青海大学昆仑学院校园双选会等共8场招聘会,为144家企业发布2743个用工岗位。
依托零工驿站,提供全方位求职服务。截至4月底,开展直播带岗71次,城镇新增就业2034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68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80人,失业登记1052人,就业援助881人。深入摸排劳动者技能培训意愿,根据全市就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培训黄金季,采取“订单式”培训,着力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共开展技能培训1977人次。
当好社会保障“服务员”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市社保部门工作人员走出单位、走出窗口,走进乡村基层,围绕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讲解好政策,帮老百姓算清楚、讲明白“投入和回报账”,动员鼓励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现场办理参保业务,引导群众早参保、不断保。同时,深挖资源,推进精准扩面,针对未参保人员开展分类宣传和精准施策,重点推进中小微企业和新业态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参加社会保险。
今年以来,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7664人、37011人和50361人。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保险制度,按时发放各项待遇,为23451人发放养老保险待遇21687.87万元,为321人发放失业保险待遇146.79万元,为167人发放工伤保险待遇278.1万元。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实施“免申即享”“资金直达”经办新模式,为全市2088家参保企业减轻失业、工伤保险缴费负担1444.8万元。目前,“青海省人社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了社保查询、参保单位基本信息变更、参保单位办理职工参保登记、参保证明打印等社保业务经办服务网上办理,实现“单点登录、一网通办”。
当好人才人事“技术员”
人才是一座城市的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动力之源。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事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工程,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壮大全市人才规模,提升人才素质,优化配置人力资源,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为建设幸福美好新格尔木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依托“青海省人事人才一体化”平台完成2023年度职称评审工作,303名专业技术人才取得任职资格,推荐135名专业技术人才参加高级职称评审。开展2023年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工作,考核优秀等次704人。完成2024年青海省公务员笔试格尔木考点考务工作。推荐3家企业申报“金蓝领”工作室,组织94家部级、123家省级样本企业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工作,为企业薪酬水平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当好劳动维权“护航员”
去年年底,一阵清脆的鞭炮声在市劳动监察大队楼前响起,十几名务工者将一面锦旗送到劳动监察部门办案人员手中。“感谢你们,如果不是你们不辞辛苦加班加点工作,为我们讨回了血汗钱。”这是一名务工者发自心底最深处的谢意。为了帮助这些务工者追回被拖欠的工资,案件受理后,劳动监察大队工作人员迅速开展工作,仔细询问事件原由,并及时联系企业负责人。经过10个小时的反复协调,终于使双方达成一致,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
市劳动监察部门以维护法律尊严、依法规范用工、保障职工权益为己任,持续推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整治,开展系列专项行动,强化欠薪案件查处,加大违法惩戒力度,核处人社部平台欠薪线索273条,受理并处理劳动监察投诉举报案件26起,办结25起,为947名劳动者追回工资1586.9万余元。全面推动仲裁调解提质增效,依托“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处理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18件。完善线上调解渠道,建立“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6家,调解工作站16家,线上调解争议案件10件。
乘盛世之风,扬务实之帆,荡合力之桨。为高质量推进社会保障工作,我市人社系统干部职工始终牢记“筑牢社会稳定之基、提升百姓幸福指数”这一职责和使命,一则以“情”,一则以“实”,持续推进社会保障领域改革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