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日报讯 近年来,德令哈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四个聚焦”,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行动,不断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市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聚焦三个途径,推动改革创新走深走实。创新德育工作途径,实施“1+3+2+N”党建创新行动,创建“党建品牌”,指导学校制定落实“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工作方案及“一校一案”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整合“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育人全过程。全市各中小学利用班会\队(团)会、家长会、国旗下讲话、德育大讲堂、重大节日、仪式教育、演讲竞赛、研学旅行等开展各类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每年共计1000余名师生深入德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加强党对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思政课建设情况,16名市级领导干部上讲台为全市中小学师生讲授思政理论课。严格落实党组书记、校长带头抓好思政课建设工作机制。
聚焦三个阵地,把牢守住风险防控。聚焦“课堂阵地”“宣传阵地”“网络阵地”建设,落实教材选用政治审核、专业审核、综合审核、专题审核、对比审核“五审制度”。依据国家课程方案,把开齐开足思政课作为严肃的政治纪律、教学纪律。严格审批和监管各类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社团活动和校内外联谊活动。加强校园“两微一端”、广播站、校内宣传品、宣传橱窗等管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的科学引领》专题讲座。指导中小学举行“民族大团结”主题手抄报、绘画、诗朗诵比赛,教育引导学生树牢中华民族“一家亲”意识,争做民族团结“石榴籽”。每年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课活动不少于30场次、参与教师学生11000余人次。
聚焦四支队伍,配齐建强育人主体。加强学校领导、党务干部、思政课教师和班主任四支队伍建设,努力打造思政育人铁军。配备150名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并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时优化调整书记和校长。每年至少组织党建观摩会1次,培训党支部书记2批次,党务干部1批次;每年最少组织500名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说课比赛。实现16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全覆盖,通过学法小课堂,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进校园等形式,每年开展法律专题宣传活动至少16场次,受教育师生达10000余人次。
聚焦“五育”载体,形成思政工作合力。全面推进由体育赛事、艺术展演、书画大赛、诗词朗诵、才艺表演、亲近母语阅读六项活动组成的“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工程”,组织举办艺术节暨声乐器乐舞蹈大赛、田径运动会、庆“六一”文艺汇演、书画展、诗词大会等活动,进一步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文艺素养,增强学生体质。统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安排,建立“德令哈市植物园国有林场松柏育苗基地”等校外思政课实践劳动教学基地,丰富德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