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金凤
老城焕新、新城崛起。新城格尔木,目之所及,风景如画,处处散发着“近者悦、远者来”的魅力,一幅高品质城市建设规划的幸福生活正在逐步实现。
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去年我市安排专项资金12.65亿元,实施补短板项目56个,建成一批道路配套、公园绿地、口袋公园,13个老旧小区改造、808套棚户区改造、集中供热、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有序推进,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级复审。
一直以来,我市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抓机遇、强保障、优环境、惠民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成立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会商研判、专人负责、督查调度等工作制度,科学编制《格尔木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格尔木市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全市绩效考核体系,形成政府引导、部门监督、分工明确、共同推进的良好工作局面。
抓机遇。2023年我市共计实施了48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其中,渔水河生态治理工程、八一中路北片区改造项目、山东知青林海绵化改造项目等30个项目已完工;得水园生态修复项目、格尔木河老河道城区段水循环修复工程等18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强保障。2023年实施的市审计局家属院等1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山路、泰山路道路整治工程等42个续建、新建项目已完成施工任务,实施的乡村道路提升改造、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等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共14个,目前已完工项目10个,全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优环境。根据试点实践及能源保供情况,我市适时调整了热源清洁化实施方案,新增分散式“煤改气”项目,累计实施热源清洁化和建筑能效提升两个大类4个子项目。其中,冬季清洁取暖集中供暖和区域供暖项目任务0.3556万平方米,已全部完成;热源清洁化项目任务8123户,已完成2786户。
惠民生。扎实推进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共排查房屋33042栋,全市共有自建房20495栋,其中经营性自建房2461栋,非经营性自建房18034栋,共存在安全隐患房屋1877栋。存在安全隐患的经营性自建房共531栋,531栋采取了整治措施,已销号330栋。不仅如此,我市在城市“微更新”中聚焦群众所盼所急,大力推动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建设。
一条条宽阔整洁的硬化道路延伸至城区、乡间,有序顺畅行驶的车辆、徜徉陶醉于公园广场的人群,构成一幅幅色彩灵动的流动画面,彰显着这座城市带给人们的舒适与惬意,让宜居、宜业、宜游的格尔木具体而实在,真实而生动。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也提出,我国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提升空间。新型城镇化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提高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以建设青海省副中心城市为目标,以海绵城市示范市建设为抓手,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紧紧围绕“生态绿色示范行动、城市功能提升行动、产城融合提速行动、空间环境提质行动”四大行动计划,不断加大项目储备力度,谋划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27项,总投资约10.5亿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围绕污水管网、老旧小区改造、道路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计划实施续建项目20项,新建及谋划项目32项,总投资约19.67亿元。聚焦创新,抓好建筑领域行业监管,全面推进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安全质量常态化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加强对建筑市场的动态监管;建立物业服务保障机制和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机制,积极打造“红色物业”示范作用,破解物业服务难题;对燃气、供热、污水企业进一步规范,探索新办法,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