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锐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当香橙被西风吹得金黄,橘子穿上深深浅浅的外衣时。一年中光景最佳的时节——立冬,就到了。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是冬季的开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始建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对于立冬,树叶有最深的感知。清霜覆于石阶上,满地红叶被霜染尽。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水面初凝,开始结成薄冰,山青水色倒映其上,也是美景一幅;二候地始冻:气温骤降,地表看似冻结,却在酝酿着生机;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野鸡类的大鸟不见了踪影,古人认为它们变成了大蛤,实则寄托着对生命生生不息的认知。
立冬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
民间老百姓,最熟悉的便是:立冬日,吃水饺。
老北京人说:“立冬补冬,不补嘴空。”这补冬的规矩便是吃水饺。饺子两边翘翘,中间圆鼓鼓,看起来就像是人的耳朵,所以饺子也叫“娇耳”。因此一句“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便为吃饺子提供了最好的理由。一口下肚,从嘴暖到心,再一口,这份冬日的快乐就入了心骨。
除此之外,南方还流传着“北吃饺子南吃鸭”的说法。立冬日,南方地区用砂锅炖萝卜老鸭煲,萝卜的软烂和老鸭的筋道,两者相互想成,一口下去在唇齿间纠缠,温暖身心,开胃健脾,真的回味无穷。
春种、夏耘、秋收、冬藏,是自然界运化规律。绚烂无比的秋在留下收获后转身而去。面对渐起的冰霜,人们满怀丰收的喜悦,换上冬衣,以坚韧饱满的姿态迎接浪漫的冬日。
下雪的时候出去,感觉自己就是人间小布丁,被撒满了椰蓉。除了雪,冬天还有不少的浪漫:红红火火的爆竹、车站旁飘来烤地瓜的香、沿街叫卖的冰糖葫芦、哈出的仙气、一秒蒙白的眼镜、烧红的炭火、辣味萦绕的火锅店、踩在雪地咯吱响的靴子、爷爷奶奶家的热炕头、晶莹剔透的窗花……
所以,立冬虽寒,人却可以温情地活着。愿这个冬天,我们都能带着生活的暖意,和对未来的期待,热气腾腾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