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日报讯 今年以来,天峻县纪委监委将正风肃纪与完善制度、行业治理贯通起来,针对信访举报、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工作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典型性问题,靶向发力,精准提出纪检监察建议,力求既“医其受病之处”,又“塞其起弊之源”。
用好“两书”监督利剑。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首责,把纪律检查建议书和监察建议书作为再监督的重要手段,针对发现的问题,在对有关人员进行问责处理的同时,对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深入分析,“把脉问诊”对症“开方抓药”,及时向案发单位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和监察建议书,开列问题清单,明确整改内容、要求和时限,精准运用纪律检查建议书和监察建议书,提出针对性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落实,对责任不落实、整改不到位甚至拒不整改的单位严肃追责问责,推进“两书”常态化、精准化、实效化,切实做到以案促改,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用好跟踪监督手段。为防止“两书”一发了之,一方面主动与受处理处分党员干部及单位细致沟通,精准掌握受处理处分党员干部思想和工作状态,推动受处分干部从“有错”向“有为”转变。另一方面跟踪问效,通过电话抽查、现场查看、查阅资料等方式,掌握处理结果和整改情况,对未整改到位的持续跟踪督导,对未按时限整改落实或落实整改敷衍应付的严肃问责,做到问题真改、实改、改到位。推进共性问题、普遍性问题建章立制,不断推进责任压紧压实,切实维护“两书”的严肃性、权威性。
用好警示涟漪效应。结合发现的问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系列警示教育活动,对照典型案例自查,整改类似问题和隐患,建立综合惩防长效机制,达到“查处一个、建议一次、完善一批、改进一片”的效果。坚持把制发“两书”作为推动问题解决的有力武器,在做实审查调查“后半篇文章”上下功夫,注重挖掘案件背后暴露出的体制机制漏洞,问诊把好脉,对症开好药,真正做到“药到病除”。(州纪委监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