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赵倩) 今年来,为扎实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关爱工作,为青少年儿童成长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西城区通过落实三项举措切实抓好未成年人保护关爱工作。
从打通堵点入手,统筹兼顾补齐未保工作短板弱项。不断完善城区、乡镇、村(社区)三级未保工作网络,积极打造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村(社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点。组织和协调辖区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配齐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专人从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积极推进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城区及各乡镇、街道进一步细化各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按照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要点,建立和完善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工作任务、要求和时限,配套出台监督、宣传、督导等保障性工作方案,切实保障未保工作顺利进行。
从消除盲点入手,狠抓宣传汇聚各方力量共同保护。重点围绕法律知识解读、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内容,设计印制未保政策宣传单、未保倡议书、未保工作明白卡等宣传资料,结合走访摸排同步做好未保政策宣传。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强化全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业务知识培训。结合各乡镇、街道实际,以村(社区)为单位开展家庭保护宣传活动,加大对未成年人父母、监护人家庭教育指导。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实地走访”开展防溺水、交通、防火、防电信诈骗、防欺凌等安全“大家访”活动,让其监护人真正履行起监护责任,从源头管控保护风险。积极探索创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方式,发动成员单位,多形式多渠道加大未保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法制讲座、宣传会议、媒体网络、展板标语、流动宣传车、大喇叭等形式开展“进家庭、进学校、进单位、进公共场所”等活动,针对不同群体,广泛宣传。2023年辖区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400余次,举办法制讲座、未成年人保护讲座近40场(次)。
从突出实效入手,务实举措推动志愿活动提质增效。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假期,各街道、社区积极利用“儿童之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诗歌朗诵等寓教于乐的活动,并定期组织未成年及其父母观看“立德树人 家校共育”家庭教育直播课以及“安全教育 家校一体”线上公益课未成年人线上课堂等,引导少年儿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今年以来,辖区17个儿童之家开展各类活动60余次。城区及时组织各乡镇、街道强化与职能部门和辖区学校等联动,紧密结合创城工作要求,动员组织辖区未成年人深入社区积极开展卫生清洁、照顾孤寡老人、不文明行为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加快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为广大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加大“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力度,持续做好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子女等的关爱工作。开展实名制“爱心爸妈”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等活动。及时摸排辖区困难和残疾家庭学生,积极协助申报相关资助。同时,在“六一”儿童节,各社区积极组织爱心人士,慰问关怀困难家庭子女4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