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黄宝玉 通讯员 市委政法委)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任务工作中,坚持以为民、便民、惠民为宗旨,以基层网格为管理单元,以多元参与为形式,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以促进社会和谐为主要目的,立足已有力量资源的有效整合,不断深化“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全力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激发网格治理新活力,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坚持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整合全市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工作平台,把加强党的建设与加强社会治理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整合基层治理和服务资源,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向末端延伸,发动村(社区)干部、驻村(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平安志愿者等积极参与,形成城乡统筹、各方联动、源头治理、优化服务、动态管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截至2022年底,全市挂牌成立了市、工行委、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综治中心共86个,其中,市级综治中心1个,工行委综治中心3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9个,村(社区)综治中心73个,搭建了“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的社会治理工作平台。
按照“地域相连、习俗相通、资源共享、人员相熟、便于管理”的原则,从乡镇(街道)、村(社区)、基础网格三个层面,以村(社区)人员为基数,根据网格单元内所辖范围、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情况,动态调整设置网格310个。充分发挥广大网格员村情地域熟、社区情况明、人员底数清的优势,逐房、逐户、逐人采集基础信息,并同步录入“雪亮工程”综治分平台,做到网格范围清、情况明、数据精,绘制了一幅人、事、地、物、情等基本要素齐全的网格图。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市22万余条人口信息、9万余座房屋等基础信息的录入。
每一级网格结合实际建立由网格长、网格指导员、专(兼)职网格员组成的工作队伍,按照“每1个基础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的原则”选配专职网格员310名,鼓励村(社区)干部、警务工作人员、楼栋长、人民调解员等担任兼职网格员。明确网格员工作职责,制定网格员46项采办事项清单;加强网格员培训,深入重点乡镇(街道)、村(社区)分批次开展综治分平台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网格员服务群众的综合业务水平,同时优化使用专项经费,为基层网格员配备标识服、帽子、水杯、手电筒、背包等第一批“五件套”,着力提升网格员队伍形象,激发网格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发挥网格员优势,切实履行网格员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调解、安全隐患排查等职责,持续加大对各类人员、重要场所以及疑难问题等情况的全面梳理摸排,做到了治安隐患排查、矛盾纠纷调解、社情民意收集、特殊人群服务、各类政策法规宣传“五个到位”,实现了网格精细化管理和服务群众“零距离”。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宣传3731次,排查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隐患5452次,化解率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