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汤红红) 2022年以来,市人社局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深入开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专项行动,着力规范企业用工行为,防范化解劳动纠纷,有力保障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落实主体责任,依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成立工作专班,对40家企业开展摸排,强化宣传、建立台账,引导新业态企业准确理解保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相关政策,积极履行用工责任。根据企业用工形式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方式,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相关合同和协议内容。加强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指导规范15家劳务派遣机构用工行为。其间,发放宣传手册500余份,有效提升合法用工意识。
贯彻劳动法律,着力保障劳动合法权益。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指导新业态企业全面推行劳动合同、用工协议管理机制,规范劳动合同、用工协议300余份,督促落实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工资按时足额支付。全面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户籍限制,稳步推进快递行业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开展针对性宣传和便捷参保服务,全市灵活就业人员参保12435人,12家快递行业252名“快递小哥”工伤权益得到保障。
凝聚工作合力,优化劳动权益保障服务。积极搭建新就业形态就业服务对接平台,针对性落实人员招聘、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举措。畅通维权绿色通道,指定专人负责处理新业态企业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情形,妥善处理1起快递公司拖欠职工社会保险案件。推行“阳光仲裁”,处理灵活就业人员仲裁申请1件。同时,凝聚多部门工作合力,市人民法院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17件。市总工会指导2074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组织。市工商科信局规划物流配送专线4条,配备配送车辆8台。市医保局为396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
加大监管力度,健全劳动保障长效机制。及时制定印发《格尔木市关于开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专项行动方案》,细化责任分工,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推进会加强工作调度。结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各项惠民政策,建立健全维护新就业劳动者劳动保障长效机制。同时,主动加强与市人民法院、市发改委、市工商科信局、市总工会等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加大监管力度,及时约谈、警示、依法查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企业,切实有效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急难愁盼”问题,促进全市劳动关系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