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6月6日 星期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端午感受文脉之正

新华社记者 冯源

粽子有咸有甜,龙舟可长可短,香囊或方或圆……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的民俗大同而小异,但是要论其源起,就如磁针指南一样,“齐刷刷”地指向2000多年前被发行吟、自沉明志的大诗人屈原。

人们对屈原的景仰,很早就跨越了地域的界限。屈原生活在诸侯纷争的年代,他是楚国的大夫,悼念他的汉代辞赋家贾谊则出生在洛阳,那曾是楚人有心问鼎的所在。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他立传。

人们对屈原的景仰,也没有因为时间而消磨。端午文化其实有多个源头,像吴越大地上的端午传说就有别于古楚文化。但是,千年以降,屈原的故事愈发家喻户晓,楚辞的篇章更加脍炙人口。风云散去,时空变幻,文化高峰愈显巍峨。

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在端午节景仰屈原,这就是一段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百川归海的历史,彰显了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屈原对个人修为的讲求、对家国情怀的坚守、对民生的关切、对革新的疾呼,这些文化遗产,早已融入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特质之中,是中华民族的文脉正宗。

端午节,它厚重的文化底蕴也正焕发出更为青春的光彩,成为国人感受文化传承,涵育家国情怀的重要节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有人这样释义“端午”:“端”指“端正”,“午”即“正中”。行正方能致远,守正方能创新,基于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中国道路,就是一条自信之路、自立之路、自强之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格尔木日报社出版
 
中共格尔木市委机关报
 
主办: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  |  备案号:青ICP备20000349号
 
   第1版:
   第2版:
   第3版:
   第4版:
   第5版:
   第6版:
   第7版:
   第8版:
   第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任何遏制中国的企图都不可能得逞
在端午感受文脉之正
乱 象
声声龙舟鼓,振奋两岸共同文化活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