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带孩子回了老家。
中午时分,母亲正在厨房里忙着做饭,却没有看到父亲的身影。我问母亲,我爸呢?母亲回答,你爸一大早就去地里种豆子了,应该快回来了。正说着,父亲就回来了,他扛着锄头,浑身沾满了泥巴,好像在泥土里打了个滚儿。看到我疑惑的眼神,父亲忙解释着,前两天刚下完雨,地里湿滑,不小心摔了一跤,没事的。看着瘦弱沧桑的父亲,我鼻子发酸,忍不住责怪他,不是说不让你们种地了吗,我又不是养不起你们。
父亲很委屈地辩解,我是农民,跟泥土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哪能说不种就不种,再说,咱们村里数我种庄稼最好。父亲的观念就是,我是农民出身,啥时候都得劳作,再说他庄稼种得好,不种地就对不起土地。我实在不知道说他什么好,七十多岁的人了,整日忙得像个旋转的陀螺,从不停歇,忙地里的庄稼,忙屋后的果园,忙门前的菜园……
忽而,父亲仿佛想起了什么问,你怎么没上班呀?我告诉他,劳动节,单位放假了。父亲一脸疑惑,又问,劳动节不是应该劳动吗?劳碌了一辈子的父亲并不知道有劳动节这个节日,也从未在劳动节的时候休息过。我心疼地看着父亲,给他讲劳动节的由来,并告诉他我打算趁这个假期接他们去城里转转。父亲听完,一万个不同意,说,春争时、夏争时,地里的庄稼可等不起,我还要种地呢!
拗不过父亲,带他们去城里过节的想法只得作罢。
下午,我跟着父亲去了他的果园。那里原本是一片荒地,野草蔓生。后来,父亲征求了村里的同意,跟母亲两个人垦成了果园,种上了满园子的樱桃树,如今一片郁郁葱葱。父亲站在园子中间,笑得比阳光还灿烂,他说,这些树明年就能挂果了,我好好侍弄它们,一准能卖个好价钱。母亲在一旁告状,你爸这个人越老越吝啬,栽树的时候,我说请几个人帮忙,他舍不得花钱,没办法,我俩栽了好几天,手都磨出血泡了。父亲干笑着,说,你跟孩子说这些干嘛,再说,咱俩干,不是省下了好几百块钱嘛。
其实,父母并不缺钱,但他们却拼命省钱,拼命攒钱,用父亲的话说,要积谷防饥。我明白父亲的心思,等他们老了,万一有个三灾六痛的,总不能在经济上拖累了子女,再说万一他的子女失了业,还是有退路的,他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孩子们打下一片江山,虽不能大富大贵,却可以解决温饱。
印象里,父亲格外喜欢劳动。我幼年时对父亲的记忆几乎都是他忙碌的身影,农忙时种地,农闲时打零工,像老黄牛般不知疲倦。我曾问过父亲,您如此辛劳,就不觉得苦吗?他答不苦,因为有你们在身边,就会给劳动插上爱的翅膀。当时的我并不能理解什么是爱的翅膀,直到我步入中年,才渐渐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
这个劳动节,我破例没有出去游玩,而是陪着父母种田除草,喂鸡养鸭,忙得热火朝天,却不觉得辛苦,因为,我也给劳动插上了一双爱的翅膀,是亲情,是责任,是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