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达木日报记者 李淑娟
通讯员 周明辉
疫情防控是一场不能懈怠的赛跑。我州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战疫”硬核力量,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下沉“疫线”共克时艰,为守住海西“零疫情”织密“安全网”、筑牢“防火墙”。
压实责任在“疫”线
“各地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坐镇‘前线指挥’,全面督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要下沉乡镇(街道),协调处理急难问题。乡镇(街道)、机关干部要深入村(社区),协助筑牢‘外防输入’防线。”州委组织部发布动员令,要求各级党组织构建起“三级联动”工作体系,确保形成“下沉一线指挥、核准一线底数、掌握一线情况、政策一线落实”的工作闭环。
格尔木建立市级、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包保疫情防控工作机制,39个县级领导干部联点9个乡镇(街道),27名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包保75个村(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工作。市委组织部成立2个督导组,深入乡镇村社、街道社区,对137名领导干部落实包保责任制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重点围绕下沉干部担当作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疫情防控政策措施落实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反馈整改意见,对下沉党员干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方位“体检”,推动疫情防控责任落到实处。
大柴旦工委组织23名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下沉一线,在战“疫”前线接受历练和考察。成立专项督导组,深入防疫一线督导检查,跟踪督促基层一线防控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全州各级党组织以最坚决、最有力、最有效举措全力参与防控工作,确保哪里有需要,党员就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
下沉力量在“疫”线
“州委组织部发布红色动员令后,天峻县各级党组织迅速进入战时状态,54名在职党员全速集结,成立6个党员先锋队,落实‘定人定岗定责、包网包楼包户’要求,深入17个党员示范岗,协助村(社区)开展核酸检测采样、扫码测温、秩序引导等工作,构建起‘五方协同’社区防控体系,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天峻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全县78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闻令而动,第一时间走村入户,争当防疫组织员、政策宣传员、一线战斗员。
德令哈市27名县级领导干部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工作队长,主动到联系点参与疫情防控工作。50余家机关单位、国有企业、“两新”组织积极响应“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工作机制,成立153支党员突击队、志愿者队伍,分散至7个乡镇(街道)、155个居民小区,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逐户查验“两码”、摸排外地返德人员,电话排查锁门家庭500余户。在核酸检测点、“两站一场”等防疫重点场所组建临时党支部,实现了“疫线”党组织全覆盖。
都兰县深化联系点工作机制,组织78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带头深入企业检查疫情防控工作,摸排来县务工人员情况,持续强化预警监测。深入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先后动员521名县直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到村(社区),与全县115个村(社区)党支部联合组建党员突击队、先锋队124支,近2000余名党员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对所包保网格、楼宇开展防疫知识宣传、人员信息排查等工作,共筑疫情防控“红色屏障”。
担当作为在“疫”线
乌兰县茶卡镇党委坚决扛起守牢海西“东大门”责任,迅速调整疫情防控策略,集结100余名党员干部,组成6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以收费站、景区等10个责任区为重点,开展“落地检”、随访检测工作,构筑起一道“红色防线”。茫崖市第一时间成立两个公安检查站疫情防控专班,抽调70名党员干部不间断值守,进一步规范卡点设置,封堵便道小道,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累计排查车辆53711台次、人员84724人次,全力阻断了“西大门”“北大门”疫情“输入源”。
在抗疫一线,广大医护人员化身“大白”,以白衣为甲,冲锋“疫”线,积极助力疫情防控。“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必须应战。”“抗击疫情是医护人员的责任,我随时出征。”州人民医院第一批参与闭环管理采样梯队的党员坚定的语气中透露着责任与担当。州人民医院承担着8个核酸采样点的采样工作,150余名医护人员夜以继日、“两点一线”参与核酸采样、转运消杀及志愿服务,已完成采样5.2万余人次,“我是党员我先上”成为防控一线最响亮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