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马彩萍 通讯员 马祎俊 桂连鑫
“老婆,孩子的作业我刚通过视频辅导完了,你还没有休息吧,一定注意安全,做好个人防护。”4月21日晚23点30分,在位于青藏铁路海拔4955米的唐古拉北站格尔木工务段唐古拉线路工区职工宿舍里,汪常明正在给远在西宁的妻子发信息,翻看着一条条对话记录,想着还没休息的妻子,他赶紧插上氧管,强迫自己赶快睡下,明天要早起,还有两个“天窗”计划要干。
汪常明当兵复员后到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工务段唐古拉线路车间工作,现任唐古拉线路工区副工长。他所在的唐古拉线路工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线路工区,位于唐古拉山脉之中,管内最高海拔5072米。他负责养护维修的区段平均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唐古拉线路工区管内气温与相邻的其他工区相差10摄氏度以上,别的地方下雨,到了这里就是下雪或者冰雹,常年在四季不停的狂风、暴雪等恶劣自然环境下生活、工作,42岁的他显得比实际年龄要更加苍老,黝黑的面孔、干枯的嘴唇、稀疏的头发,脸上早已“烙”上了高海拔奋斗的“印记”。
四月,汪常明本应轮休,在西宁的家中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但由于疫情防控,换班的职工不能按时到岗,身为党员的他主动接替工作。
“唐古拉北站天窗下达命令号11515,8点30分至10点30分,120分钟……”4月22日早上8时15分,在飘着雪花的唐古拉北站,汪常明一边接着驻站防护员“天窗”施工命令的电话,一边安排工区作业人员准备工机具。
“今天我们唐古拉北工区有三个作业点,唐古拉北站内股道施工是第一个,11点多布强格站至唐古拉北站还有一个区间‘天窗’,之后还要去区间检查线路设备。”汪常明一边拎着轨道检查尺快步检查着线路设备一边说,虽然每天的施工作业任务很紧凑,晚上回去甚至顾不上脱掉身上的衣服就躺到床上,稍作休息后,又得起来安排第二天的作业计划、分析当天安全工作缺失,等到忙完手头的工作,回到宿舍,第一时间就是打开手机,唠叨完西宁家里的琐事,就是和妻子“讨”个平安。
汪常明的妻子杜桂萍,是青海省湟源县人民医院的手术室主管护师。4月3日,西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通报的5名阳性人员打破了古城西宁的寂静,4月15日起,西宁市城中区、城北区、城西区实行静态管理,当日晚,按照医院安排,杜桂萍所在的医院紧急驰援西宁疫情防控,她专门负责西宁市城中区核酸采样工作。
“4月15日晚,妻子接到驰援电话后,给我打了个电话就出发了。我也没感到意外,她早就说过,只要组织召唤,她必定会义无反顾。”汪常明说,“我是一名党员,又是一名退役军人,更是一名铁路一线的养路工人,虽然我无法为西宁抗疫工作做点什么,我只能全力支持妻子的工作。同时,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做好所在工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汪常明有两个孩子,大的14岁,小的才4岁,由于他和妻子都无法照顾孩子,就把年迈的父母从老家接过来照顾孩子,平时家里老大的学习辅导由妻子负责,现在每天只能汪常明通过手机视频辅导了。
“我相信疫情终会过去,青海加油!西宁加油!老婆加油!”汪常明在微信朋友圈写道。他和妻子约定:她在西宁战“疫”,他在世界铁路海拔最高点守护铁路安全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