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秀琴 张丹丹) 轻松的环境、温暖的话语、两碗热腾腾的盖碗茶……在金峰路派出所,民警正在跟当事人“解纠纷”“话家常”,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邻里矛盾、家长里短,让双方当事人在互相满意的条件下高高兴兴回家。格尔木市公安局金峰路派出所“刮碗子”调解室成立7年以来,切切实实解决了群众的“疑难杂症”,成为倾听民意的平台和桥梁。
“刮碗子”调解室今年总共调解案子200多件。墙上“传承枫桥经验,融情融理和解”几个大字是派出所民警调解矛盾的遵旨,作为辖区少数民族占多数的派出所,金峰路派出所根据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用“刮碗子”的方式,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让怒气冲冲的双方当事人通过喝茶、聊天,和和气气地将矛盾化解,也将日常严肃枯燥的矛盾调解工作变得轻松高效。
今年5月,金峰路派出所接到报警,双方因玉石发生纠纷。派出所两位民警立即将两人请到“刮碗子调解室”,给他们倒了盖碗茶,并与他们“拉家常”,将怒气冲冲的两个人的气氛缓和下来。在民警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幽默风趣的调解下,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耐心工作,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握手言和。冶黑麦告诉记者:“当时我们两个人比较冲动,快要大打出手,到‘刮碗子’调解室后,民警把我们当做家人一样,耐心地劝说,加上法律法规的普及,我俩意见最终达成一致,握手言和。”
经过多年的调解、摸索、总结经验,金峰路派出所创新一张笑脸、一碗热茶、一个“老阿舅”、一个握手、一个相送的“五个一”工作法,一杯热腾腾的“盖碗茶”,架起和群众交流的桥梁。截至目前已经为一千多人化解矛盾,握手言和。辖区居民有矛盾也会主动找派出所民警调解,而“刮碗子”调解室也成为辖区居民解忧愁、明是非的地方,也是民警宣传法律法规的地方,让越来越多的辖区居民知法、懂法、守法。“我们金峰路派出所的刮碗子调解室,也是一项为民办实事的新举措,我们派出所的民警和辅警,把双方当事人当成自己的家人和亲人,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想问题,考虑问题。把老百姓的事情当成我们自己的事情,这样才能更好地把矛盾调节好,处理好。”格尔木市公安局金峰路派出所所长马成龙告诉记者。
自党史学习教育及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格尔木市公安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主责主业,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有力抓手,第一时间围绕公安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民生实事,深入基层群众、广泛听取意见、收集民生需求。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出台14项便民利民举措,为群众办实事786件。深入实施“一企一警”制度,实行民警划片、驻企驻点工作制度,与企业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用贴心暖心服务,为民企发展注入“加速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和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建立矛盾纠纷“三级联调”机制,深入辖区群众,靠前服务,及时发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力争矛盾不上交,问题不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