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格尔木昆仑文化旅游节、“锦绣中华 万家团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海西州第十八届“柴达木之夏”格尔木专场文艺演出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为市民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此外,我市乡镇设立图书馆分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一批批文化惠民工程的相继建成,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能为人民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必须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一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创新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推动了我市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构筑了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有精神家园。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5后的电力天路娘子军张倩心存善念,在他人危机时施以援手挽救了一个家庭……在她的身上,体现了95后青年人的担当和社会责任感。
清晨,和往常一样,一位阳光开朗、浑身散发生机活力的95后小女孩前往经常光顾的一家早餐店吃早饭,却在途中遇到了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事情。早餐店的老板突发意外,面临生命危险,她利用平时学到的知识,临危不惧,及时搭救和帮助他人。“虽然她只是刚踏入社会的95后年轻人,但是她用满腔正气,树立了见义勇为的道德风尚。”这是张倩的同事对她的评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雪域高原的忠诚守护者巴才洛、优秀女企业家肖燕、“盐湖城志愿者公益中心”负责人曾国元、格尔木大爱之家爱心公益服务中心团支部书记韩军……我们身边的凡人善举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正能量,这股能量汇聚成一个磁场,吸引着更多的人加入到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队伍中来,在全市掀起了学习、宣传先进人物事迹的高潮,使全市人民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洗礼。
此外,在每年 “清明”“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全市各级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驻军部队、各少数民族团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广大干部群众、少年儿童们通过默哀、鞠躬、宣誓、瞻仰、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宣读纪念词、参观将军故居,聆听慕生忠将军生平史、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深切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面对鲜艳的党旗,党员们庄严地许下誓言。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宁静的公园里格外响亮,让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心灵都受到了强烈震撼。与此同时,每年定期进学校、军营、厂矿企业进行爱国主义宣讲,让各族群众感受建设者的丰功伟绩和前赴后继的精神。
“只要闲暇时间,我就会来参观将军楼公园,聆听历史,了解这座美丽高原新城的内涵。”市民王女士说。据将军楼公园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 将军楼公园以打造精品红色景点为目标, 始终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公园教育的主旋律,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更好地发挥教育基地的时间功能,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新活力。
构建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建设的根基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成效也体现在基层。我市坚持重心下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优质文化资源流向农村和社区,将丰富的文化因子传递到城乡每一个角落。
近年来,我市遵循“政府主导、城乡一体、共建共享、多元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
走进宝库村,一栋栋崭新的房屋屹立在眼前,在该村的活动室记者看到几位老人正围坐在一起打牌、下棋,其乐融融。“以前都是在外面跟乡里乡亲搞活动,自从建立了活动室,我们都来这活动。”宝库村村民纷纷说道。目前,各社区、各村都有文化站和文化活动室,村村有农(牧)家书屋,一处处设施将文化服务的手延伸至格尔木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点,都是一个精神文化乐园。市、行委、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网络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现在随着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基本上村村都有文化活动室,村民不出家门就能看演出、扭秧歌、看比赛。”宝库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积极宣传方针政策,铁西社区持续开展“最美家庭”“最美战疫家庭”“平安和谐家庭”“民族团结示范家庭”“善行义举四德榜”的宣传选树活动,营造践行道德规范、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利用“道德讲堂”“好家风 好家训”等活动引导辖区群众从自身、从家庭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盐湖社区,一排排宣传栏张贴着社区的新风气新现象,不少盐湖社区的辖区居民踊跃分享优秀家风、家训、家规。将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家风银行”模仿现代银行管理体制,创新伦理道德教育手段,采取党员带群众的方式,以“选树+传承+教育”为抓手,营造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促社风的浓厚氛围。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更是一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体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文化事业借助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迎来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同步提升的崭新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从上到下,讲秩序、守诚信、有公德....如今,我市不断加大创新机制,群策群力,共治共建共享,树立新文化发展理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扎根在百姓的心中,正焕发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