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12月15日 星期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00盏烛光寄托哀思祈愿和平

十二月十三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阮定东在“烛光祭”活动中发言(上图)。各界人士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加“烛光祭”活动(下图)。

当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入夜,各界人士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烛光祭”,寄托哀思,祈愿和平。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记者 邱冰清 蒋芳) 13日晚,悠扬的小号《南京记忆》响彻祭场,一场为30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的烛光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祭场中央的青砖墙上,白色花圈环绕黑色“奠”字,两侧石子路上铺满了白烛。夜幕下,长明火在燃烧,一盏盏烛光陆续点亮,划破沉沉夜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医护人员代表、学生代表等手捧白烛,依次入场。

南京艺术学院大三学生卞泽天是第一次参加烛光祭。“庄严肃穆的氛围感染了大家,激起了我们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在武汉的抗疫经历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护士施姣娜对“珍爱和平”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祖国强大是我们生活幸福的坚强后盾,也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责,贡献力量。”

入夜的南京寒气刺骨,83年前的那个冬天更加寒冷。1937年11月,包括约翰·拉贝在内的20多位国际友人组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设置25个难民收容所,庇护25万多名中国难民,温暖了无数在瑟瑟寒风中绝望的心。

约翰·拉贝当时的助理陈文书曾协助国际友人运输粮食,陈文书的妻子徐淑德也曾是难民收容所的护士。他们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表现出的善良勇敢,传承至今。陈文书的后人中,有多人从医,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的外孙女李文丽也战斗在“前线”。

“面对困难勇往直前、面对同胞守望相助,这是父母为后代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会一代代传承。愿天下心存善良、敬畏生命的人共同携手,维护和平。”陈文书的儿子陈声德说。

“83年了,请你们放心,现在祖国强大了,我们不会再让悲剧重演,这是对你们最好的告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阮定东说。

在《和平颂》的歌声中,象征和平的紫金草灯被点亮。点点烛光中,人们共同悼念83年前遇难的同胞,愿逝者安息,愿和平永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格尔木日报社出版
 
中共格尔木市委机关报
 
   第1版:
   第2版:
   第3版:
   第4版:
   第5版:
   第6版:
   第7版:
   第8版:
   第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揭幕2020全国话剧展演季
2000盏烛光寄托哀思祈愿和平
击剑精英赛落幕
国际赛事中获胜